“这是合谋,是不许可的资助”—爱尔兰廉价航空公司“瑞安”(Ryanair)如此抨击联邦德国政府对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的供贷承诺。其实,有关哪些是许可的、哪些是不许可的争议,其来久矣。
3个月1.5亿欧元-德国政府暂时用这笔钱保障遭受打击的柏林航空公司继续运营。竞争对手瑞安航空表示抗议,称柏林航空的破产申请乃人为结果,是明显的有意为之,旨在使汉莎航空(Lufthansa)能得到一个无债务的柏林航空,而”这一做法违反了德国和欧盟的所有竞争规则”。
欧盟的竞争规则听上去相当简单和明确:根据2014年4月最后修订的欧盟法规,”不论以何种形式和手段提供的国家资助,意味着对特定企业或产业的优惠,造成或有可能造成竞争扭曲,与内部市场不符。”
千页例外
开场语就这么简单。然而,整本规则书厚达1008页,内涵一系列例外规定。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德国的经理和政治家们便惯于援引这些例外。为资助企业或整个经济门类,国家干预经济由来已久,其行为不在少数,所涉及的有汽车厂、钢厂、风电、建筑公司,也一再有银行。
不妨在欧洲的经济生活中随便找一个年份为例:2012年,欧盟各国提供的资助共达620亿欧元。这还不包括为银行提供的资金。其实,为金融业提供资助特别花钱。即使承认,像2008年那样的大危机会吞噬巨资,48亿欧元实在也该算是天文数字了吧。当时为银行业制定的一揽子拯救计划所确定的资金便这么多,其目的是,防止遭受打击的银行最后将欧盟的整个国民经济推入危机深渊。
给航空业的不过是”小钱”
但是,今年以来,给予金融业的资助之巨也使给柏林航空的1.5亿贷款小如”一粒花生”。
此事显示,”太大了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这一拯救银行的座右铭有时也会得到灵活应用。因此,去年有谣传说,最大的德意志银行有可能申请国家资助,便也不令人奇怪了。最后,没走到这一步。而数年前,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Commerzbank)则全然不同。
2008年冬季,德国政府向该银行注资180亿欧元。”国家资助总是意味着对竞争的干预。因此,应尽可能予以放弃。”-2009年年初,波恩大学法律教授、时任联邦政府反垄断委员会成员齐默尔(Daniel Zimmer)曾作过这一简单明了的表态。也就是说,尽管地位特殊,对金融业的任何资助都是合理的。不过,最后,国家还是直接干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政策。此后不久,该银行又得到了另外50亿资助。
商行存活了下来,迄今已还清了国家的贷款。不过,在德国发生的另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国家救助事件中,”病人”未能生还。1999年,建筑公司霍尔茨曼(Holzmann)陷入困境。时任联邦政府总理施罗德(Schröder)急忙施以援手,提供国家担保金。然而,两年后,霍尔茨曼依旧破产。施罗德未能救活霍尔茨曼;但当时有一句讽刺话不胫而走:”霍尔茨曼救了施罗德”。由于对建筑工人们的施救努力,这位社民党籍总理在当年选民中的支持率明显增高。
就业和乘客
正如霍尔茨曼案一样,政治家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通常会有拿出来总是这同一个理由:就业。
现在,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在即,赞同提供国家资助的政界人士们则尤其考虑到了处于危机中的柏林航空的顾主:乘客。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便表示,他认为,政府向破产的柏林航空提供过渡性贷款是合法的,因为,目前正值旅游旺季,成千上万柏林航空乘客尚在途中,短期内,没有其它航空公司可以将他们全数运回家来。不满的旅游者不会是可靠的选民。
关于国家给柏林航空提供贷款,联邦政府反垄断委员会现任主席瓦姆巴赫(Achim Wambach)今年6月中旬便已表明立场。他在《世界报》上表示:”若某企业经营不善或经营模式不对,国家可不能让它人为存活。”
反垄断委员会是在竞争政策上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的专家机构。它的建议无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