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

晚饭后,上溪镇上潘社区上塘村居民潘爷爷,熟练地将剩菜和用过的纸巾分装进两个垃圾袋,投入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桶里;跟在后面的孙子则把废纸箱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他们动作娴熟。

从“一只桶”到“四只桶”,从“一倒了之”到“自觉分类”,潘爷爷和孙子的“垃圾倾倒史”,恰是义乌近几年实施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

日前,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结果公布,义乌市获评优秀县(市、区)。近年来,义乌对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抓实做细,新招频出,成效显著。

加强服务,垃圾分类精准高效

连日来,佛堂镇居民常常会在街上看到一辆运载着不同颜色垃圾桶的车辆,一边播放着悦耳的提示音乐,一边在街头巡游,为沿途居民收集垃圾。据介绍,这是佛堂镇城管办根据沿街店面区域无法建“两定四分”点位的实际情况,为沿街店面量身定制、自行设计出的垃圾四分类移动收集车。

该车是我市首个针对沿街店面垃圾分类的可移动投放设备。车子每开几百米,在路边点位停10分钟,店家听到车子播放的音乐声,就把分类好的垃圾拿出来投放,简单便捷。而且,司机不仅是驾驶员,还是引导员、劝导员、监督员,如果发现居民垃圾分类不准确,现场进行指导。

“垃圾分类,我们有‘法宝’——去年11月份开始,启动了数据化管理方式,每家每户都有一张专属的垃圾分类投放卡,使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智能化、系统化、精细化的2.0时代。”上溪镇城管办负责人龚斌斌说。

在上溪镇塘桥雅苑小区垃圾分类数据后台,记者看到一个ID为17088的用户,从6月22日至7月28日,一共投放垃圾20多次,没有出现“不合格”。“每一个ID对应的就是一户家庭。”垃圾分类后台数据运营人员吴思慧介绍,投放点都装有监控,投放垃圾是有规定时间的,若在非投放时间投递垃圾,监控会抓拍人脸,后台工作人员将告知物业,进行上门劝导。在投放时间内,住户分类不合格,现场监督员会告知分类方法,并帮忙进行二次分拣;若住户第二次依旧分类不合格,就会让居民自行分拣。

加大宣传,全民参与改善环境

“甲:生活垃圾在增长,乙:实行分类很重要,丙:各种垃圾分四类,丁:请听好……”

在稠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巾帼宣讲团自编自导的“三句半”《垃圾分类靠大家》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为从源头解决垃圾分类问题,上溪镇苦竹塘村在村内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并发放专属计分币——“竹湖币”。村内安排专人每天检查,从垃圾分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散养家禽等多方面入手。每月考核总分为30分,对应每月考核分数给每户发放“竹湖币”。各区块检查人员汇总考核结果并领取对应数量的“竹湖币”发给各户。村民可以用“竹湖币”到积分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村内还积极发动巾帼志愿者等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目前,义乌“前端源头分类精准化+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末端处理设施标准化”的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形成。截至2019年底,义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3%,回收利用率40%,资源化利用率94%,垃圾量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首次实现垃圾总量负增长。

接下来,义乌将实现分类运输与“两定四分”同步推进,并通过GPS、视频监管等方式实现分类清运全过程的监管,努力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打造义乌模式、形成义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