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追捧新型融资模式

根据多家媒体消息,随着年初以来监管层对银行间“空转”业务的金融监管持续打压,中小型银行开始寻求通过特定平台对上市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其中包括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进行流转的非公开定向债务投资工具(PPNs),以及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BCALTC)流转的相关资产等。

根据北京银监局例行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总额比年初分别下降29.8%和13.5%,说明目前监管压力导致银行间资产大幅缩水。根据华创证券近期进行的调查,大部分银行认为监管举措对信托投资的负面冲击较大,而现存的信托投资要么停止要么调整。

而非公开定向债务投资工具(PPNs)和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BCALTC)流转的相关资产成为了这些银行的追捧对象。PPN是企业向某一特定投资群体直接发行的债券,被视为标准资产。

银行可以通过向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的平台出售资产,虽不说是将之转化为标准化资产,但也不再算作非标。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出售的产品继不属于标准资产,也不属于非标准资产,因此监管机构不能将其等同于非标准资产”,来自某信托公司的元吉伟在微信平台上如此写道,“因此这刺激了金融机构买卖平台资产”。

相比非标准资产,标准资产对银行的吸引力更大,因为银行所允许持有的非标准资产的规模是有限的,而且相比标准资产,还有更高的风险储备要求。

投资PPNs以及平台贷款资产的另一个好处是符合中国监管层的思路―直接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因此监管层不会反对这类操作。

周二一位业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的审查更严格,比如银登中心的审核,一是底层必须穿透,不能是地产或者政府融资平台;还有就是必须是债权类的资产”。

他并称,对于银行来讲,这实际上降低了其非标准化投资的比例,拓宽了投资渠道;而且由于需要穿透,从而多一层审核,投资也更清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