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科技要发展,企业是主体。近年来,余杭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等新赛道全面培育未来产业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汇聚起市场经营主体超30万家,共同推动余杭经济平稳增长。
企业创新主体发力 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手持3D扫描仪,对着实物进行全身扫描。仅需数秒,一比一精准还原的“数字分身”即刻呈现在显示屏上。这款扫描仪就是余杭区企业思看科技研发的无线便携式掌上3D扫描仪。
2015年,思看科技创始人王江峰带领团队来到余杭,开始聚焦视觉检测领域,专研高精度三维数字化技术。同年4月,思看科技便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手持式三维数字化激光扫描仪HSCAN系列,打破国外企业对便携式激光三维扫描设备长期垄断的局面。
“这里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生态。”谈及将企业落在余杭的原因,王江峰回忆,“创业初期,我们只有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后来,未来科技城工作人员鼓励我们要前瞻布局,帮助我们将场地扩大到800多平方米,为后续企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十年来,从算法到硬件,从便携式设备到自动化检测系统,思看科技的多项技术和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中,便携式掌上3D扫描仪是唯一一个上过中国空间站的3D扫描仪。
目前,思看科技业务范围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他们与强脑科技联合为残障人士定制假肢。今年年初,在余杭的支持下,思看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3D扫描第一股”。未来,思看科技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在3D视觉数字化领域实现更前沿的技术突破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推动“两新”深度融合 成果转化赋能发展
思看科技的发展,是余杭高新技术企业与余杭共同成长的见证。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赋能余杭各行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比如,在社会治理领域,昊舜视讯承建的钱塘江流域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通过自研的AI算法,以及携带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设备,让无人机在恶劣天气下,也能精准捕捉画面细节,真正实现“全天候、全空间监测”。
在医疗康复领域,诺尔康最新发布的CS-30A植入体,是国内首款完全兼容3.0T核磁共振检查的人工耳蜗,解决了患者长期以来无法佩戴人工耳蜗进行磁共振检查的难题。
在文化科技领域,吾知科技自主研发的LBMR(大空间混合现实)技术,构建出虚实交织的盛唐宇宙。观众只需佩戴VR设备,即可与影片人物实时互动。
为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今年,余杭还加大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领军企业等载体的建设力度,新增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2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在此基础上,余杭积极探索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机制,今年成功入选首批省派“科技副总”3人、省级“产业教授”5人,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前三季度,余杭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个,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余杭将继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成果转化体系,让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持续滋养产业发展,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强的余杭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