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9月28日,首届西湖商业航天产才交流会在西湖区云栖小镇顺利举行。现场,16个涵盖航空航天、激光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西湖英才”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学院(杭州)、空天智造科教融合学院揭牌亮相。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西湖区在商业航天这一战略前沿领域完成了从项目引入、平台搭建到生态培育的关键布局,为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加速崛起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载体的密集落地,为西湖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座。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学院(杭州)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航天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新型产业学院,由西湖区联合之江实验室、浙大城市学院共建的空天智造科教融合学院更聚焦人工智能、空天材料、增材制造等空天信息产业关键技术,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型复合人才,将争取30个硕博名额,打造“企业出题—导师领题—师生解题—学生答题—生产线验题”的闭环培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由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牵头、专攻卫星载荷等前沿领域的星载智能光电感知工程中心9月28日也正式亮相。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提及,该中心的核心目标,正是研发“更轻、更小、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商业航天光电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杭高院已有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和商业卫星,具备国际水平的技术实力。”王建宇说,建立省级中心旨在为研发团队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平台,为商业航天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强力支撑。
高端平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拼人才。西湖区深谙此道,正以领跑者姿态全力打造教科人一体化创新单元。如迭代升级西湖英才引智工程2.0政策,出台试点建设方案,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与务实举措,打破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与创新壁垒,以人才“智高点”抢占产业“制高点”。
“通过构建‘123N’试点改革体系,打造产业型学院,探索建立院校与企业‘1年校内学习+2年企业实践’的联合培养模式,并设立80个硕博联合培养名额,充分形成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引才需求互通、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培育共用的人才创新格局。”西湖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