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稻蛙双收生态养殖“钱”景可期

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丰收了,锵!锵!锵!”,日前,在南浔区东迁街道坞仁村的稻蛙生态养殖共富基地,随着锣声响起,十几名村民撸起袖子带上工具,喜笑颜开地冲进稻田,蛙鸣声、欢笑声从金色的稻浪中传出,一浪高过一浪。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描绘出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的场景在这里重现。

走进120亩的稻田,它们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方块,村民一列排开,抢收着已经养殖成熟的黑斑蛙,稻田里随处可见一只只跳跃的黑斑蛙。

“我们的水稻,不打农药,不施肥料,就靠蛙的粪便来供肥,一田多用,生产出的稻谷和黑斑蛙都是绿色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基地负责人尤利郎介绍,基地以循环生态种养模式为主,黑斑蛙通过吃虫,达到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目的,它们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田间生长的水稻又能为黑斑蛙生长提供遮阴休息的场所,既提升了农作物和水产品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交流中得知,像这样采取“稻蛙共生”模式的水稻能卖到每公斤10元,黑斑蛙视大小不同平均也能够卖到每公斤15至20元。老尤笑着说道,按照亩产500公斤计算,今年基地光黑斑蛙的产值就能达到300万元以上。这对于第一年才开始养殖的尤利郎来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他计划明年将稻蛙养殖面积扩大到500亩。

今年初,尤利郎多方考察,在市农科院的帮助下,建立起了这片稻蛙养殖基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数百亩,发展稻田养蛙。“没有养殖经验,也没有周边可以借鉴,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探索、钻研。”他说。

从七月指间大的蛙苗下田,到如今体态丰腴的成蛙,尤利郎付出了不少。

如今,3个多月时间过去,基地的稻蛙产业已初具规模。从该基地的订单统计来看,主要流向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批发市场,按照基地日销5吨黑斑蛙来看,需求量仍有较大空间。这对于今后南浔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整体推进农特产品的全生态输出提供了可能,最终也能促成更多的乡村振兴项目在此落地。接下来,该稻蛙生态养殖基地将以东迁街道为核心区,辐射周边的镇、村协同发展稻蛙生态产业。

“未来的目标是蛙亩产突破1000公斤,‘稻+蛙’整体亩产值突破8万元。后续还会发展高端产业链,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地方富起来。”谈及未来的发展,尤利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