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区二季度的第二轮通用消费券正式发放

原标题:刺激消费并非发“券”了事

据浙江省商务厅消息,6月16日上午10时,温州市区二季度的第二轮通用消费券正式发放。不出意料,8.33万份价值120元的代金券在31秒全部抢空。

在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因素加持下,全社会消费市场都在加速升温。

自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分别于2020年、2022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三次发放形式多样的消费券,最高一次撬动社会消费金额提升了19.35倍。

纵观省内外,刺激消费的举措正层层加“金”,持续拉高消费热情还需添几分火候?

“无感”抵扣扩大使用范围

今天发放的消费券分为通用券和家电数码券两种。粗粗看与此前的发放并无不同,但细看参与商家的数量和范畴,实际上正在升级。

在二季度的第一轮消费券发放中,温州参考金华、深圳等地做法,新增发放家电数码券。然而首次发放后,平台就陆续接到了群众的反馈,最集中的意见是参加的商家数量不够,“想优惠,还得先找找商家在哪里”成了群众的吐槽点。

与通用消费券数以十万计算的商家群体相比,家电数码券的核销商家仅有不足百家。“经过不到一周时间的调整,今天这一轮家电数码券的核销商家已经覆盖了经工商登记并自主报名的家电数码类销售企业及个体,大大扩面。首轮获得家电数码券的市民,现在就可以在新增范围中消费。”温州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负责人说。

进入3.0版,消费券种从单一通用消费券,增加了汽车消费券、家电数码券等,还根据市民的消费习惯动态升级。

例如,最初不少人反映在手机端领取消费券只能惠及青年群体,对老年人不友好,此后消费券的发放端口多次变更,现在“支付宝”首页就有醒目领取标识,消费也实现了无感自动抵扣。原本消费券只能在企业性质的商铺消费,如今消费券开辟了商家报名入口,商业综合体和很大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街边小店都已经成了核销商户,尽可能减少了抵扣盲区。

抵扣范围放开、促进便利消费的同时,也暗藏着一部分套现风险。为了将每一份优惠尽可能地送达消费者,平台还启用了金融风险防范功能,对于有套现行为的商家关停了兑现权限。

瞄准“盲区”刺激杠杆放大

消费券的刺激效果好不好,数字是最直观的体现。

2020年,温州首次投放6亿元消费券,是当时全省消费券财政投入资金最多的地市,效果显著,核销率达到87.53%。直接带动消费28.1亿元,撬动杠杆达到7倍之多。要知道,当时,人们从几乎不敢出门,到蜂拥而至农贸市场,只为买几条鱼,体验一把优惠券抵扣带来的新鲜感。

2022年一季度,温州第二次投放优惠券,相较之前,这一轮增加了汽车消费券,60万市区群众核销了85万张消费券,带动销售金额14.68亿元,撬动杠杆扩大到了19.35倍。

几乎同一时间,温州一季度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全社会餐饮业销售额两项指标的增速也出炉了。与以往温州在全省中后位徘徊不同,此次增速分别排到了全省第二、第三。

“这与消费券的及时精准投放有直接密切关联。”负责温州消费券发放的相关人员表示。

两次投放的精准及时背后,其实背景各有不同。2020年,疫情防控社会面逐步放开,发放消费券是为了带动市民走出家门恢复平常生活;而2022年年初以来,疫情防控趋紧,加之收入预期下降带来的社会面消费大幅收缩,消费券刺激的目标除了通用券外,还瞄准了大宗商品消费。

在省内外消费券发放的热潮中,温州在消费券的发放中寻找着平衡:为核销便利尽可能不细分消费券品类,也为撬动更多消费,瞄准汽车、家电、旅游、民宿等“盲区”增发一批新品类的消费券。

刺激消费并非发“券”了事

消费券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让利市民的同时,活跃市场、带动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因此,它也成为当前形势下,提振信心、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法宝”。

实际上,消费券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欧洲被应用。当时为拉动经济,德国政府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消费券,用于购买日常用品。

小小的消费券,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然而,刺激消费也并非简单的发“券”了事。从第一次抢券后,在超市里精挑细选,精打细算,到现在把抢来的消费券遗忘在手机里,等到自动抵扣才猛地想起……市民胡女士的消费心理在几轮消费券发放之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有券很好,锦上添花。”这是不少人当下抢消费券的心理。

在生活所需几乎不缺的情况下,市民的消费从物质补给变成了满足心理需求,花钱买感觉,成了更贴切的写照。

适度和适时发放消费券是权宜之计,长期刺激消费,还应该充分摸准消费者的心态展开:更加注重内在需求、释放日常压力、实现便捷生活、通过虚拟现实满足精神交流……

这就意味着,政策可以趋向扶持鼓励引入“首店”经济,开展网络线上展演,轻工制造提升工业设计等,针对消费者心态需要,进而探索开发各类新的经济形式、消费形式和服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