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正式名称为突尼斯共和国,是非洲最北端的国家。它是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一部分,西部和西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利比亚接壤,北部和东部与地中海接壤。它以公元前9世纪的迦太基古城遗址以及凯鲁万大清真寺为特色。它以其古老的建筑、露天市场和蓝色的海岸而闻名,占地163,610平方公里(63,170平方英里),人口为1210万。它包括阿特拉斯山脉的东端和撒哈拉沙漠的北端;它剩下的大部分领土是可耕地。其1300公里(810英里)的海岸线包括地中海盆地西部和东部的非洲连接处。突尼斯是非洲最北端安吉拉角的所在地。突尼斯位于东北部海岸,是该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突尼斯以突尼斯人的名字命名。

从古代早期开始,突尼斯就有土著柏柏尔人居住。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闪米特人)开始来到突尼斯,在海岸定居并建立了多个定居点,其中迦太基在公元前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定居点。腓尼基定居者的后裔被称为布匿人。公元前146年之前,古迦太基一直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商业帝国和军事对手。罗马人引入了基督教,并留下了El Jem圆形剧场等建筑遗产。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了突尼斯全境(从647年开始,几经努力,最终于697年成功征服),并与他们的部落和家庭一起定居下来,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后来,Banu Hilal和Banu Sulaym部落在11-12世纪进行的大规模阿拉伯移民迅速加快了这一进程。到15世纪左右,现代突尼斯地区几乎已经完全阿拉伯化,阿拉伯人在人口中占多数。随后,奥斯曼帝国于1546年控制了该地区,并在那里统治了300多年,直到1881年法国征服突尼斯。1956年,在哈比卜-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的领导下,在Chedly Kallala、Farhat Hached 和 Salah Ben Youssef等活动家的帮助下,突尼斯获得独立,成立了突尼斯共和国。如今,突尼斯的文化和身份根植于这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交汇。

2011年,因不满本·阿里总统24年统治下缺乏自由和民主而引发的突尼斯革命推翻了他的政权,并在整个地区引发了更广泛的阿拉伯之春运动。此后不久举行了自由的多党议会选举;2014年11月23日再次投票选举总统。根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民主指数,从2014年到2020年,该国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民主国家。经过民主倒退后,突尼斯被评为混合政权。它是非洲少数几个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较高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在非洲大陆名列前茅,人均GDP收入排名第129位。

突尼斯的官方语言是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突尼斯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突尼斯阿拉伯语是最常用的语言,法语在某些情况下也作为行政和教育语言,但它没有官方地位。

突尼斯很好地融入了国际社会。它是联合国、法语国家国际组织、阿拉伯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非洲联盟、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不结盟运动、国际刑事法院和77国集团等组织的成员。它与一些欧洲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特别是与法国,和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突尼斯还与欧洲联盟签订了联系国协定,并已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非北约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