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注激活数字产业新动能 吕梁经开区打造资源型地区转型新引擎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吕梁经开区紧紧围绕国家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立足区域数字基建优势与转型需求,主动承接“数字山西”建设战略任务,创新“两服务三中心”模式,高标准打造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数据标注基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产业集聚,逐步构建涵盖数字基建、数字健康、数据交易、低空经济以及“AI+”等多元领域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为资源型地区数字经济转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一、以“两服务”为抓手,构建产业培育保障体系

(一)国企主导标准化运营管理,全周期赋能企业成长。数据标注基地由国有企业牵头运营,前期采用“孵化器”模式吸引本地小微企业及优质创业团队入驻,依托完备的办公设施、高速算力网络以及专业的政策服务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资金申报等“一站式”成长支持,助力企业快速度过初创期“成活关”。后期通过搭建智慧分发及监督管理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业务分发、专业化人员培训、全流程质量管控等服务,有效整合分散资源、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基地整体产能与项目交付质量显著提升,已具备规模化承接大型数据标注项目的能力。

(二)“1+N”联动区域品牌建设,打造“吕梁标注”核心竞争力。基地创新采用“1+N”合作模式(以基地为“1”个核心枢纽,联动全市“N”个县区现有标注企业),建立“有项目快速积聚、交付后灵活分散”的弹性协作机制,实现区域内人力、项目、技术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成本优化,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指导各标注团队结合自身业务经验,聚焦2-3个细分标注领域(如医疗影像标注、无人驾驶场景标注、动漫素材标注等)深耕细作,既提升了对特定类型项目的快速响应能力与精准交付水平,又逐步培育出一批专业化标注队伍,共同夯实“吕梁标注”的品牌实力与市场影响力。

二、以“三大中心”为载体,激活产业核心功能

(一)数据标注培训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业人才基石。中心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构建“博士+硕士+实训”的专业化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与7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高校在校生在实训期间,由基地博士团队负责技术理论指导、硕士专职人员负责实操教学,通过“理论+案例+实战”的沉浸式培训,使学员快速掌握数据标注核心技能,实训结束后可直接转为基地或入驻企业的专业标注人员。

该模式既解决了高校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又为吕梁数据标注产业持续输送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能力的本地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已培育专业标注人才300余人,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二)数据标注生产中心。集聚优质企业,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中心已成功集聚数据标注及相关配套企业8户,现有员工700人,年内将规模拓展至1000人以上,形成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标注产业集群。业务范围已覆盖无人驾驶辅助标注(如路况识别、障碍物标注)、动漫设计素材标注、教育培训内容审核标注、医疗辅助影像标注等多元应用场景,服务能力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目前,中心已成功跻身科大讯飞、海天瑞升、阿里巴巴、数据堂、博登科技等国内AI头部企业的核心标注供应商体系,并逐步构建起“无人车+数据采集标注”“无人机+数据采集标注”“客服+数据标注”的特色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差异化竞争力。

(三)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打通交易通道,实现数据价值变现。中心依托天河云、华为大数据中心的强大算力支撑,重点拓展数据应用场景与合规交易路径。一方面,深化与科大讯飞在医保大健康领域的合作,持续拓宽医疗数据标注、清洗、交易场景,积累垂直领域数据流通经验。另一方面,以山西数据交易中心吕梁服务中心为核心载体,结合正在申报的“可信数据空间”,将本地规范采集、精准标注的数据资源全面纳入合规流通体系。通过搭建“安全可追溯、透明可监管”的交易机制,为数据供需双方打通资产化变现通道,有效解决数据“不敢流、不能流、不好流”的问题,实现数据要素高效流转与价值最大化,目前已推动3批医疗领域标注数据完成合规交易。

未来,吕梁经开区数据标注基地将围绕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大模型服务,参与全市“AI+”产业大模型训练,提供专业数据标注支持。拓展应用场景,探索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需求,培育高端标注团队。完善产业生态,依托现有平台、借鉴医疗数据交易经验,挖掘本地数据价值,构建数据全链条产业生态,为吕梁经济注入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