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金秋山城欢乐购” 政策协同、场景创新、区域协同的促消费实践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2025 年国庆、中秋 “双节” 期间,阳泉市商务局围绕“乐享金秋时节、畅游山城美景、优惠便捷购物”主题,聚焦汽车、家电数码、商超、餐住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出“惠购新车”“换新智家”“便民乐购”“乐享山城”“云享优惠”五大板块 40 场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客流159.36万人次,实现营业额1.05亿元,不仅成功撬动 “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更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政企联动、场景创新、区域协同三大经验做法,为今后开展同类促消费活动提供了有力借鉴。

一、政企联动聚合力,构建多层级多维度消费体系破解 “单打独斗”难题

打破传统模式中部门壁垒分明、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限,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企业主力、金融助力”的多层级联动机制,形成促消费强大合力。在政策引导上,市商务局牵头制定总体方案,结合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调整趋势,提前联动财政、文旅、住建等部门,将汽车、家电促销与文旅体验、住房消费深度融合,推出“政策补贴+企业让利+金融优惠”组合举措。以汽车促销为例,针对全省汽车置换补贴即将暂停的节点,迅速联合市汽车行业协会,在城区、郊区、高新区开展 4 场车展,叠加经销商折扣、银行低息车贷、保险公司保费优惠 “三重福利”,推动汽车类零售销售额达2552万元,同比增长12.44%,精准抓住政策窗口期释放消费潜力。在企业参与上,坚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导商超企业(北国、华龙、凯通)推出“打折+满赠+限时秒杀”,家电企业(天元、东大)开展“满额赠好礼+满千返百”,核心商圈(万达、滨河新天地)策划主题活动,形成“零售终端引流、重点企业转化”的消费闭环。活动期间,商务领域开展活动34场,带动重点商圈营业额占全市总量近50%,充分体现政企联动的规模效应。

二、场景创新破边界,打造“线上+线下”消费新生态激活市场活力

立足消费升级趋势,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打破传统零售边界,构建“线下体验引流、线上直播转化”的消费新生态,让促消费活动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线下场景聚焦“国潮+节庆”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将购物与文化深度融合:万达商业广场举办“城市红人节”,通过腰鼓巡游、国乙嘉年华营造氛围;滨河新天地推出“国有喜事 一起赴月”活动,以“天女散花”互动吸引参与;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开展国风音乐会,让消费者在购物中感受传统文化。这些场景化活动推动核心商圈成为消费“主引擎”,活动期间万达、滨河新天地、1947文化园共吸引客流78.48万人次(占全市 49%),实现营业额3660万元,同比增长9.24%,其中万达营业额较2024年增长12%。线上场景则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例如,城区商务局率先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直播引流” 模式,联合山西优选文化传媒在官方抖音直播间开展“百店联动直播带货”,聚焦美食、生活服务等特色产品,创新推出“限时抢券”机制(优惠券有效期1个月),实现“直播引流-券面转化-到店消费”全链路闭环。活动期间,直播间累计观看48.17万人次,直接带动营业额79.35万元,为中小零售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推广渠道。

三、区域协同补短板,探索“差异化+联动化”路径实现全域赋能

充分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差异,既鼓励“一区一特色”的差异化探索,又推动跨区域资源联动,形成“多点开花、全域协同”的促消费格局。在差异化发展上,引导各县(区)立足实际打造亮点活动:城区依托商业密集优势,推出“月映山河 惠享城区”系列活动,整合直播带货、秋季车展等10项子活动,实现营业额4129.55万元(占全市39%),其中“文旅盛宴悦享城区”活动通过“游带购”模式,联动娘子关、藏山景区与商圈消费;郊区聚焦汽车、商超领域,依托万达广场、汽车行业协会开展促销,实现营业额 2561.2 万元(占全市24%);高新区瞄准汽车、超市、成品油等刚需品类,以“精准促销”拉动消费 1767.94万元(占全市 17%)。这种“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的思路,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跨区域联动上,推动县(区)资源共享互补:盂县、平定县通过与城区、郊区的文旅线路串联,吸引市区消费者 “下乡消费”;城区直播带货活动打破区域限制,将盂县花椒、平定砂锅等县域特色产品纳入推广清单,帮助县域企业拓展市区市场。“市区带县域、县域补市区” 的联动模式,实现了全市消费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消费潜力全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