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营商环境是园区吸引项目、集聚产业、激发活力的核心竞争力。武乡农业示范区锚定“一带一核两区”空间布局,聚焦“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产业主攻方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推动园区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主阵地”。
一、机制创新提效能,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武乡农业示范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通过制度重构与流程再造,打造覆盖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全周期的服务闭环,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更安心。
审批服务全面提速。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建立“全程代办化、代办专业化、流程极简化、审批最优化”服务模式,实现涉企业务“线下一门受理、线上一网通办、诉求一线应答”。今年以来,示范区为企业代办项目备案4件、企业设立变更注销4件,办结率达100%。
问题解决闭环高效。创新设立专项服务组,推行“一项目、一小组、一工作群”服务模式,建立问题“收集-筛分-办理-反馈”全闭环机制,对企业诉求实行“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确保问题100%办理、100%答复、100%反馈,用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二、要素保障强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示范区聚焦企业核心需求,从政策、载体、资源等关键要素入手,精准供给、靶向发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结合产业特点定制专属政策,同时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个性化支持。通过政策送上门等方式当好“宣传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山西太行山酒业有限公司在示范区专人指导下完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申报,成功享受政策优惠,有效缓解发展压力。
载体配套日趋完善。武乡食品产业园作为农业类标准化厂房标杆,推行“定制厂房+拎包入住”服务,依托西山电厂蒸汽热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建设-投产-增效”快速转化。目前已吸引江苏维扬豆制品、洽洽瓜子、喜之郎等知名品牌入驻,形成豆制品、脱水蔬菜、休闲食品等多元产品矩阵,构建起高效协同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资源集聚效应凸显。以“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为牵引,编印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投资机会清单,精准对接目标企业45家,谋划投资机会项目23项。发挥链主企业“虹吸效应”,太湖豆制品有限公司作为食品加工产业链主企业,成功吸引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总投资1.2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园达产后,将拉动形成年产值5亿元的产业集群,“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三、服务升级暖企心,厚植亲商安商沃土
示范区坚持“园区好则企业好,企业强则园区强”理念,以“三大员”角色定位深化为企服务,用真情实意赢得企业信任。
当好精准服务的“服务员”。秉持“保姆式”“管家式”服务理念,围绕企业痛点堵点难点提供“1对1”精准服务。武乡红色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永奇坦言,正是园区倾力打造的优质服务和营商环境,坚定了企业扎根发展、做大做强的信心。从项目选址、手续办理到投产运营,园区全程介入、全程跟进,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好政企沟通的“联络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中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健全隐性壁垒投诉渠道和处理机制。李家山银杏经济林产业园项目落地初期,企业曾担忧手续办理复杂、工期难以保障,示范区在走访中捕捉到这一诉求后,立即纳入工作推进考量,迅速协调专人对接各部门,从选址、设计到安全评估提供全流程联络服务,推动项目仅用5个月就完成从开工到投产的全流程,较预期缩短近半时间 。
当好政策落地的“宣传员”。针对企业政策不熟、申报不畅等问题,示范区组建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手把手指导申报流程,将专业政策条文转化为企业易懂的实操指引,针对申报条件、材料清单、时间节点等关键环节进行逐项拆解说明。同时,推行“手把手”辅导机制,全程指导企业梳理申报材料、规范填报流程,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政策红利,实现政策知晓度、申报便利度与企业获得感的同步提升。
下一步,武乡农业示范区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贯穿始终,以更优服务、更强保障、更实举措,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更多优秀企业集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