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经开区系统打造产业生态 重塑资源型城市创新基因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近期,晋城经开区立足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实际,系统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全方位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发区新篇章。

一、科技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经开区将创新驱动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多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创新10条”政策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光机电先进技术在传统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通过搭建企校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人才支撑方面,经开区完善“引育用留服”全周期人才服务机制,实现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产业集群打造,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经开区以产业集群培育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重点发展光机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互动。在招商引资方面,创新采用“七种模式”组合拳,包括基金招商、成本招商、场景招商等差异化策略,同时鼓励已落地企业增资扩产,形成“以商招商”的乘数效应。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对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园区公司“1+N”市场化运营模式和“管运分离”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区属国企加快市场化转型,为产业集聚提供制度保障。

三、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经开区将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当前企业反映的成本偏高问题,通过降低用地、用能、物流等生产要素价格,实施精准降本措施,提升区域竞争力。建立完善严格的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干事氛围。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啃“最硬的骨头”、扛“最重的任务”,找准坐标、明确方向,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经开区通过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力争三年内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培育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经开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