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倾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山西省政府网站消息,三一朔州光伏全产业链项目、长庚金晶半导体级高纯硅材料项目等相继开工,中煤平朔煤基烯烃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宝武朔州绿色低碳铬基合金项目加快落地……初夏时节,雁门关外的朔州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高质量项目相继落地,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既能发挥朔州在煤炭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又能走出传统增长路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朔州一直在发展实践中探索思考的课题。为此,朔州在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数字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朔州通过推广绿色技术,着力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全市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建成13座智能化煤矿,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全覆盖,提升了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同时,加强电力调峰能力建设,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环保高效煤电机组,推动已开工的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并网、已核准的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加快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80万千瓦改造任务,构建安全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

该市还通过攻关先进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为抓手,梯度培育“链主+链核+专精特新”企业,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集链成群、聚群成势规模效应。依托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利用中煤平朔矿区煤、电、化、水、新能源一体化优势,攻关突破晋北高硫、高灰、高灰熔点“三高”煤气化难题,取消燃料煤,耦合新能源,建设山西首个大型煤制烯烃项目,打造山西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标杆。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方面,朔州有序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协同发展新能源和储能,谋划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建成煤电装机16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的“双1600万千瓦”中部电力外送基地。

此外,朔州还引进适用技术,布局起步数字产业。全市近年来加快推动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大数据产业项目,在智能矿山、文化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着力打造“5G+行业”应用生态。大力推动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提升陶瓷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使全市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形成日用陶瓷38.5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