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繁荣市场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

今年以来,阳泉高新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市场主体提升年”为牵引,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创新改革举措,持续厚植发展土壤,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市场主体增速达到26.5%,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为推动县域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劲动力。

聚焦产业招引  “全链条”深挖潜力

“这个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已订购设施设备,预计三季度开工。”位于阳泉高新区东区科技园的康搏特钨钼新材料项目车间,康搏特阳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二召告诉记者。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0000万元,年税收不低于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0个。

一直以来,高新区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建立“链长+链主+链核”体系,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依托百度、中国电子、中关村智酷、日昌晶新材料、多氟多等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围绕蓝宝石延链补链,半导体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高新区积极培育的新材料“链主”企业,日昌晶新材料山西有限责任公司在推进蓝宝石晶体技术升级的同时,在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晶体制造需求,积极协调对接,引入产业链上游项目康搏特钨钼新材料项目。

“我们还将发挥企业特长和产业链优势,继续引进产业链下游蓝宝石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真正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带动全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日昌晶新材料山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郝贵荣说。

聚焦“数智新城”示范区建设,高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链长制,绘制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动态更新产业招商图谱,打通上下游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目前,数字经济、“双碳”产业聚集市场主体200余家。

依托产业优势,高新区全力打造新能源电池、泵阀装备制造、半导体、磁性材料、节能环保产业5条特色产业链。同时,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形成产业集聚的专业镇为导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并积极融入省、市产业链布局,重点推进5条特色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目前,形成以多氟多公司、阀门公司、日昌晶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20余家核心骨干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今年,高新区还成功获批全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全省竞争与示范带动优势凸显。

着力搭建平台  “全方位”扩容提质

连日来,高新区北山公园西门广场的“高新夜市”刷爆朋友圈,美味的小食、绚丽的灯光、丰富的业态,让夜市“火”了起来、人气“聚”了起来。百米长的夜市摊位上,三五好友或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好夜生活。

市场主体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培育引导。高新区不断探索创新,精心打造北山西门夜经济综合消费区,围绕“夜赏文创”“夜购潮货”,培育夜经济消费新业态。同时,引导商户探索“互联网+”新兴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做活“夜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高新夜市”是高新区打造特色平台优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按照十大行动方案,高新区聚焦“双创”载体提升、服务业扩容提质、平台经济多元孵化、乡村振兴主体扩大等方面,制定专项推进方案,加大支持力度,用心用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在提升双创平台能级方面,高新区推动区内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山西智创城7号等创新平台升级国家级平台,并积极培育技术创新中心。在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中,高新区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创新主体数量和能级位居全省前列。

在强化企业主体能力方面,高新区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行业标杆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围绕打造创新生态体系,高新区构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创新平台”的创新体系,引进一批一流创新平台,落地全省首家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获批省级大数据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加速建设,带动市场主体数量突破。

升级服务配套  “全要素”厚植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而市场主体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

今年以来,高新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改革,全力改善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为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高新区全程高效服务项目,构建全方位多维度保障。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高新区以土地要素、基础设施配套保障为抓手,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增用地指标配置、低效用地盘活提质、耕地占补平衡、标准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等关键环节,实现“地等项目”。统筹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提前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进入开工落地阶段,高新区以服务要素保障为抓手,分派代办员主动服务,规划审批等部门也提前介入,为项目量身定制个性化审批流程与代办方案。同时,专人全程免费跟踪、协助办理项目手续。

运营投产阶段,高新区聚焦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全程护航保障。统筹资金要素,成立产业基金,设立担保平台,链接风投机构,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全力保障重点企业资金需求;统筹人才要素保障,依托区属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引深“校企合作”,储备劳务用工,开展主导产业人才培育,并建设人才公寓,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统筹服务要素保障,为企业争取新兴产业终端电价,推出供电设备“企业自建+国企代建+先租后买”套餐,解决企业用电需求。

创新提升政务环境也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有效手段。高新区打造“政务大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园区政务服务站”三级联动的“10分钟政务服务圈”,同时紧盯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准营高效化”两个目标,深入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以及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在投资项目领域,按照产业类别,制定项目审批方案及审批流程图,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攻坚行动。

高新区还积极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通过技术领域“双承诺、免评审”、简易低风险项目“极简审批”、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等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1—4月,出让标准地1宗20.08亩,16个项目采用承诺制方式办理手续,19个项目享受到全代办服务。

用好用足政策  “全流程”惠企扶企

去年以来,高新区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推动经济平稳运行,落实好上级惠企扶企一揽子政策,保障好专项债资金、土地用地指标等要素,为企业项目增资扩产、落地投产提供条件。

高新区用足用好惠企政策,相继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办法十三条(试行)》《关于加快培育“四上”企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多项政策办法,对企业进行扶持奖励,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切实保障项目招引与市场主体发展。

同时,高新区累计公布招商引资引智兑现事项64项,在政务大厅开设政策兑现服务窗口,构建“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兑现”闭环服务流程,做好政策宣传与指导,精准快速兑现优惠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兑现公开化、便捷化、规范化、高效化,确保政策直达主体、奖补直达主体。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高新区加快七大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并不断优化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助推招商引资提速增质,为经济转型发展蓄势赋能,全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目前,庙堰平台、驼岭头平台和泉东平台投用,驼岭头南侧平台标准厂房、中电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和中天智慧节能环保产业园标准厂房基本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泉东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杨家庄智慧物流产业园、庙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正在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