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这几天,在通辽市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一株株沉甸甸的玉米穗吞进仓内,经过摘穗、剥皮,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倾泻而出,很快装满运粮车。
通辽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核心区,是我国玉米的优势产区,早在2019年,就开启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之路,通过玉米技术攻关、集成示范,积极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以密植为增产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保障,多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和万亩片大面积单产纪录。
在通辽市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MW复合光伏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发电,通过增量配电网在开发区内就地消纳。作为高载能园区绿电替代项目,该项目在降低园区综合能耗、给企业提供清洁能源保障、推动农业生产与清洁发电有机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辽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优势,将供电结构向以绿色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千万千瓦、装机比提升至57.8%,绿电占比突破30%。
从田间地头的玉米高产示范,到工业园区的绿色供电系统,通辽市的科技“突围”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动着这座城市不断深化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赛道上实现“硬核”突围。
通辽市印发了《通辽市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通辽市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财政引导、“一对一”服务、入企对标诊断等工作,形成了“突围”的整体合力与氛围,有效推动了各项科技创新措施的落地见效。通辽市科技服务业协会、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通辽办事处等组织的成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入聚合与共享,标志着通辽市科技服务业进入规范化、快速化的发展阶段。
通辽市紧扣玉米、肉牛、中(蒙)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市本级立项支持首批4个科技“突围”工程项目,力争实现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其中“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被纳入全区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点位项目。此外,“内蒙古防沙治沙‘空天地’协同监测与诊断评估关键技术与示范”等3个项目被纳入全区防沙治沙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名单。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通辽市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将有效降低治理成本,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
科技“突围”的背后,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强力驱动。通辽市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与王成山院士、康绍忠院士等多位顶尖专家围绕玉米生物育种及高产耕作技术、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了合作意向,为科技“突围”工程有序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技术应用中的新需求,通辽市与科研团队通过开展联合申报、实施科技项目等方式,边研发、边推广、边见效,形成了“科研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的良好格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钟荣珍研究员团队与通辽市科翔饲料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市级“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肉牛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的开发与利用”,针对当前肉牛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饲用豆粕等蛋白类饲料原料消耗量大、日粮蛋白质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可替代豆粕的蛋白饲料资源库,研发和集成减量替代技术,挖掘可替代饲料资源,优化饲料化加工利用及其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