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多措并举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通辽市聚焦不同住房困难群体需求,扎实推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工作,不断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减轻缴存人购房压力,用切实有效举措让居民“住有安居”。

走进位于科尔沁区滨河大街的福苑佳园公租房小区,12幢楼鳞次栉比,棕红色的外墙、整洁完备的配套设施,为小区增添了几分温情。近日,中心城区2024年第一批公租房的公开拍号仪式举行,117户符合承租条件的低保家庭喜圆“安居梦”。

“多亏了好政策,我才能住得安稳。”提起现在居住的公租房,老年丧偶、罹患癌症、曾经居无定所的王丽娟句句不离感谢。王丽娟居住在48.61平方米的公租房里,房租每月每平方米仅需1元,加上物业费一年下来也只花费1200元左右。

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一环,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成为缓解城市居住压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人群,我市不断优化调整租赁补贴政策,将外来务工人员、农牧业转移人口、新就业无房职工及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了公租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并增加了申请渠道,符合条件的居民可登录公租房APP进行线上申请,也可在街道办事处填写相关资料进行线下申请。同时,精简了申报流程,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其他特殊证件材料即可报名,无需再提供无房证明、居住证以及收入证明等资料,解决了特定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施介街道平安社区居住的谭春喜一家四口一直租房住,每月工资在扣除孩子们的学费及生活开销后所剩无几。自从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后,他每月可以享受到600元的公租房租赁补贴,可以连续享受2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通辽市出台《通辽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土地、财税、金融、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引导产业园区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到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周边产业园区职工和新就业人员住房问题,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通辽市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936套。其中,市直120套、科尔沁区3073套、开鲁县609套、开发区134套。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454套,完成年度任务87.7%。建成后可有效解决特定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吸引更多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