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包头市始终把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行政执法机关和经营主体的双重“法治体检”、大力推动“柔性执法”免罚轻罚,强化合法性审查,有力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法治体检”治未病、强规范。市司法局为全市600多家企业和10家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法治体检”服务;成立包头市“硅产业链法务联盟”和“稀土产业链法务联盟”,在10个工业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市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团、女律师团、青年律师团、民法典讲师团和80家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围绕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从政策、财务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人员培训、用工制度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评估,根据企业产业领域特点,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形成《企业法治体检实用操作手册》《包头市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环境与新能源法律法规汇编》等制度成果,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600余份,发现问题1300余个,帮助企业审查完善规章制度200余项,提出改进建议1300余条。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对90家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法治体检”,共出具“体检报告”80份,提出问题490项、工作意见94条,有力推动了行政执法能力提升。

“柔性执法”减负担、助发展。我市持续扩大“免罚轻罚”清单覆盖面和惠及范围,32家市级执法部门公布实施清单3.0版,相比1.0版清单,不予处罚事项增至333项,增长率70%,从轻减轻处罚事项增至409项,增长率21%。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办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122649件,涉及金额8661万元。发布“柔性执法”典型案例14例,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开展清单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和评估论证,进一步深化柔性执法工作举措。

“指标评价”稳预期、利长远。我市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全市4个政法单位、16个相关部门和10个旗县区开展评价。聚焦市场主体感受,81%的分值由经营主体和公众评价,以4319家各类市场主体网络问卷调查和131家企业经营者“一对一”访谈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评价报告》、问题清单、对策建议,向社会公开发布评价报告白皮书及“创新示范典型经验”,并对标整改,引导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打造了落实成效的“晴雨表”、制度性改革的“助推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代考”,形成“法治环境最优”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