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政府网站消息,作为“世界硒都”,恩施坐拥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三大世界级资源奠定了其硒产业发展的独特根基。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恩施代表:“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
牢记嘱托,恩施州举全州之力推进硒资源向硒产业转化,打造全国硒产业高地。
第十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将于10月18日开幕。10年耕耘,恩施州涉硒企业突破800家,硒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近三倍,2024年达1016.94亿元,成为全州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州硒产业综合产值实现540.4亿元,同比增长26.16%。
700万亩“硒”望田野生机勃勃
清晨,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的硒菜薹基地一片生机。十余名村民正弯腰移栽嫩绿菜苗。
“这是‘硒滋圆2号’油菜薹,硒含量达每公斤99微克,脆嫩香甜,是天然富硒蔬菜。”恩施州硒菜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介绍。
2019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育成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随后又推出聚硒能力更强、更早成薹的“硒滋圆2号”。
王金投入40多万元种植200亩“硒滋圆2号”,40多天后头茬菜薹上市,均价超10元/斤,终端市场最高售价达64元/斤。如今,他的基地已扩展至全州2000亩,并带动农户种植2万余亩,亩均增收5000元。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3000万元。
恩施州含硒土壤占比96.41%,是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的天然沃土——
全州茶园面积182万亩,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产值270亿元。恩施玉露、利川红、来凤藤茶等品牌价值达117.82亿元。
恩施富硒土豆常年种植超160万亩,规模与效益占全省一半以上,去年综合产值超95亿元,实现从“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蜕变。
2024年12月,恩施州众惠保供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完成首单供港蔬菜业务,累计向香港供应蔬菜1200多吨,货值2300万元。目前,全州已有5家蔬菜基地在海关备案,总面积超1万亩。
截至2024年,全州建成富硒产业基地700万亩。茶、烟、菜、药、果、畜、粮、蜂等各类“硒”有产品,共同绘就这片“硒”望田野的丰收图景。
科技赋能硒产业聚势成链
10月14日,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向极钎轻轻打开冷藏柜,取出一包特定编号的种子:“这是我们的‘第七代’堇叶碎米荠,有机硒转化率比野生品种提升近10倍。” 堇叶碎米荠的硒含量是其他植物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硒含量最高的植物,被称为“聚硒之王”。
2010年,恩施州农科院历经5年攻关,取得了堇叶碎米荠从野生到人工种植技术的突破,堇叶碎米荠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超聚硒植物。
2021年3月,恩施堇叶碎米荠获国家卫健委批复,拿到了食品“身份证”。
走进恩施州农科院的实验大楼,食品科学实验室、天然产物实验室、微生物发酵实验室等一应俱全。这里拥有6条硒产品加工中试生产线,产品涉及从富硒饲料到硒蛋白(肽)的多个领域。
“我们拥有50余人的硒科研团队,构建了集生物硒资源研究、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体系。”向极钎介绍,恩施州农科院已建成富硒生物食品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牵头制定45项行业和地方标准,覆盖从土壤硒含量检测到终端产品认证全产业链。
2024年,该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共建“恩施州农科院院士工作站”,实现了全州院士工作站从“0”到“1”的突破。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硒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组建专项科研团队深耕硒领域,其中湖北民族大学王发松教授团队研发的硒蛋白产品,成功拿下国内首张硒蛋白生产许可证,抢抓了行业先机。
此外,参与到恩施州硒资源开发利用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及国外的科研工作者。八方协同的科研力量,助推恩施州硒产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恩施州已建成国家级硒科创平台6家、省级平台12家、省级涉硒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家。
“硒+X”驶向产业新蓝海
“以前刷牙常出血,用了这款牙膏,再没见血沫了。”市民黄先生对一款富硒小麦草牙膏赞不绝口。
该产品由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针对当地牙周病高发情况,团队将“硒”与古籍记载可治口腔溃疡的“小麦草”结合,成功推出创新口腔护理产品。
在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堇叶碎米荠经烘干、粉碎、提取、分离、脱色等十多道工序,转化为浅黄色粉末状原料——富硒植物蛋白粉,进而加工成膳食营养补充品。
公司副总裁丛欣介绍,依托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德源已开发方便食品、糖果、饮料、蛋白粉等百余种富硒精深加工产品。2023年,公司启动“硒+X”产业大模型,以硒技术为纽带,布局农业、医药、食品、宠物营养等多领域。
“在农业中应用标准化富硒技术,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硒含量,还能提高产量与品质。”丛欣说。德源与贵州镇宁自治县蜂糖李协会合作,种植的富硒蜂糖李口感更佳、保鲜期延长;与马来西亚、泰国合作实施的富有机硒榴莲项目,显著提升了A果率和出肉比例。
目前,德源已与全国10多个省市合作,发展富有机硒种植养殖,涵盖水稻、茶叶、水果等60多个农产品品类。
“我们研发的富有机硒猫粮已通过认证,将进入专业渠道。未来还将合作开发富硒婴幼儿奶粉、饮料、零食等系列产品。”丛欣表示。硒在多领域的融合应用,正推动产业驶向无限广阔的市场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