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政府网站消息,4月9日,宜昌城发城寓·青年未来城迎来第二批选房团,123名青年才俊选到了心仪公寓。
“这里地段不错,推窗就是小公园,下楼就是BRT,走两步就是商业综合体,而且能认识很多同龄人。”一大早赶到现场的刘龙,选择了一套20层的单间。“感觉在宜昌有‘家’了。”他说。
“项目去年11月开放登记,意向人数远远超过供给,不得不分批摇号选房。”项目运营负责人付萍说,每次选房都代表又一批青年人将在宜昌安家。
“一房难求”的背后,反映出宜昌对人才的吸引力。
截至2024年底,宜昌人才总量已达到86.2万人,城区新集聚人才超8万人。“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宜昌建成研发、中试、校企(地)合作等各类产业平台768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85%,国家专利金奖实现“零”的突破……
上月30日,宜昌第四届“330”三峡人才日举行,围绕精细化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组建的三个产业(人才)联盟正式揭牌,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获聘为宜昌市第二批招商招才大使。
随着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宜昌对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
去年10月举行的“招才兴业”启动仪式上,宜昌宣布3年拿出3万企事业单位优质岗位,在重点高校针对所需的专业人才重点招引。相关部门奔赴全国148所高校,带着编制、带着岗位,现场考试、现场签约,吸引近10万人关注或报考宜昌就业岗位。
在全省大力推动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背景下,宜昌还建立了覆盖创业孵化、企业落地、资金支持等全链条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返乡一展抱负。
建立城市创新场景营城机制,宜昌在深圳等地举办大数据与算力经济创新场景项目发布12场次,累计发布项目147个,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团队55个。聚焦本地使用的进口设备及耗材,建立国产替代产品和产业配套关键技术需求“两张清单”,精准招引拔尖创新人才来宜“揭榜领题”。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赵涛成功揭榜“两张清单”中的光纤传感器项目,全职在宜昌创办光致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并带着妻儿举家从武汉迁至宜昌,全身心投入创业中。他说:“选择宜昌,因为我相信这里的发展空间足够大,我也一定会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今年2月,宜昌141家企事业单位再携2000余岗位“组团”求才,共接收简历2834份,其中硕博学历2062份,占比73%,同比增长30%,吸引高层次人才成效显著。
湖北三峡实验室围绕72项国、省重点项目持续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成果,两年来引进研发人才465人,其中博士达37人。
“人才在宜昌购买住房,叠加人才及综合民生保障政策,最高可享受25万元的首付补贴,全市已累计兑现人才购房补贴券超5000张。”宜昌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随着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易居”政策体系已全方位涵盖“售租建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