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枇杷产业四季“长红”

据湖北省经信厅消息,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5月19日,在通山县大畈镇龙隐山风景区广场,第六届通山大畈枇杷旅游节开幕,美味多汁的枇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以枇杷为媒,以节会友,通山已连续举办6届枇杷节。

2023年,通山枇杷产量2.12万吨,产值1.91亿元,枇杷产品加工产值0.46亿元,枇杷产业规模效益位居中南五省第一,通山枇杷产业迈入发展全新天地。

冻干技术

科技赋能产业链

5月末,通山县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外,果农们将一批批打包好的枇杷送来验收。

“每天都有大批农户往这里送,我们今年已经收购了9.6万斤。”臻兴农业董事长王清介绍,这一季的枇杷收完后,都将做成冻干果干。

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通山水果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专注研发和生产高品质水果冻干产品,包括枇杷、火龙果、冬枣冻干等。其中,枇杷冻干加工生产项目投资1.1亿元,是咸宁市首个“冻干食品生产线”。

“冻干技术稳定性好,能最大限度保护枇杷的营养成分。现在一天可以加工3吨,一年1000多吨。”王清说,新鲜枇杷保鲜期太短,越到后面越不值钱,经由冻干技术加工,价值立马翻番——500克新鲜枇杷4元钱,而“变形”成冻干果的枇杷16克售价12.98元。

这是臻兴农业大面积收购枇杷的第三年,而这也让许多“看天吃饭”的果农免去后顾之忧。“很多北方人没吃过枇杷,应季枇杷冻干一上线很快就卖光。”王清向记者分享未来的计划:通过真空冷冻技术,枇杷鲜果还能做成冻干粉,公司还计划生产枇杷味的蛋糕、酸奶、冰淇淋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产品。“无添加的水果味甜品,能售卖出很高的价格。我们致力于让通山的优质蔬果价值翻倍!”王清说。

截至目前,通山县已引进枇杷产品加工企业3家,成功开发出枇杷深加工产品5大类20多种。而今的枇杷,一季丰收,四季“长红”。

枇杷法庭

硬核守护黄金果

通山枇杷做出了品牌,形成了影响力,这种产业效应如何长期维护?

“枇杷法庭”成为黄金果的“守护神”。

2010年前后,大畈镇大坑村青年袁观强带领农户成立首家“枇杷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便涉及到林地及土地流转、销售买卖纠纷等问题。正犯难之时,通山县法院大畈法庭的干警上门,为刚成立不久的合作社“支招”,并主动联系镇政府、司法所,上门向村民释法明理,化解村民们心中的疑虑。通过不懈努力,土地流转问题终于解决。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枇杷产量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周边水果经销商盯上“大畈枇杷”这块金字招牌,一批冒牌“隐水枇杷”“大畈枇杷”纷纷上市。

如何保护好“大畈枇杷”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大畈人民法庭开始走访调研,持续探索对策。

在多方力量的协助下,2016年,“隐水枇杷”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1月,“大畈枇杷”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认证;2021年2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隐水洞+图形”商标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

今年4月,枇杷专业合作社接到一份大额订单,求购5000箱枇杷罐头。因交易数额较大,为防止货款拖欠,合作社拿着合同来到大畈法庭咨询注意事项。该庭立即给予了合规性审查建议。随后,合作社修改了合同细节和附加条款。一周后,这笔枇杷罐头货款及时回笼。

有了法律的保护,通山枇杷的金字招牌越叫越响,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果”。

“大畈枇杷是通山的一张名片。十余年来,一茬接一茬的干警为‘枇杷小镇’贡献司法力量,‘枇杷法庭’这个品牌,将会越来越亮!”通山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邱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