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3时24分,G1042次列车缓缓驶出,沿汉十高铁向南国重镇深圳疾驰而去;13时28分,从巴东驶来的G6786次,沿郑渝高铁缓缓驶入停稳,目标:汉口。
这里,汉十、郑渝和在建的呼南高铁襄荆段3条高铁交会,形成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枢纽。眼下最高日开行高铁203列,通达全国170多个城市。
“襄阳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铁路枢纽。”襄阳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风言谈中流露自豪。
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计划统计部主任寇东华看来,正是襄阳铁路枢纽的发力,让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四大跨越东中西的城市群有了更高效连接。
这是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条铁路汇聚后,襄阳又一耀眼时刻。
抢抓新机遇,襄阳着力让国家级枢纽产生的大引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大推力。
从“普铁”到“高铁”
古城重塑枢纽地位
人们好奇:襄阳何以跻身“国字号”?
在专家们看来,源自襄阳区位之重。
襄阳因交通而兴,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该地北依中原城市群,南临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我国贯通南北、连接中西的重要节点。
现代化交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硬支撑。交通网络与枢纽的选择、建设,已被视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襄阳正成为国家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棋子之一。
从普铁—迈入高铁局域网—融入高铁互联网,襄阳始终抢抓机遇,积极谋划。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汉丹、襄渝、焦柳3条铁路在此交会,使襄阳成为全国铁路运输网的重要枢纽和湖北省第二大铁路枢纽,一度支撑襄阳成为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
2019年9月28日,中国“北煤南运”战略运输通道——浩吉铁路首发列车抵达襄州北站。这是近40年来,襄阳开通的首条新铁路。
3年里,襄阳搭上高铁,连跳三级——
2019年11月29日,汉十高铁开通,襄阳跨入高铁时代;同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开通运营,襄阳接入高铁“局域网”;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襄阳迈向高铁“互联网”。
眼下的襄阳,串起东西、南北经济大动脉。往返武汉、广州、重庆、北京等多个方向,均有时速350公里高铁。
“40多年前,从襄阳到武汉的火车耗时12小时,再到后来动车2个多小时,现在高铁最快一趟72分钟……”在铁路部门工作了近40年的王先强感慨万千。
“随着汉十高铁开通、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襄阳成为湖北省内唯一一个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的城市,形成了高铁十字贯通架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襄阳车站党委书记薛峰说。
据统计,襄阳境内铁路运营里程808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367公里。
在襄阳市发展改革委采访时,徐风示意记者观察办公室墙上的“国家铁路网建设及规划示意图(襄阳枢纽)”,只见:汉十高铁呈东西向绵延起伏,郑渝高铁呈东北、西南向对角线贯通城市,浩吉铁路、焦柳线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汉丹线向东延伸,襄渝线向西拓展,“三纵三横”6条铁路客货运输网络交织清晰可见。
眼下,汉十高铁正向西安延伸,襄荆铁路(呼南高铁一部分)正在火热建设,通向合肥的合襄高铁纳入国家规划,襄阳全面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米”字型高铁枢纽基本形成,真正进入高铁“互联网”。
火车头带来海量资源要素
城市格局品位提升
交通格局的大刷新,有效提升了城市格局。
从襄阳东站出来,沿东津大道由东向西行驶,科教创新中心、文旅新城板块次第铺开——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教育项目,国内文旅巨头华侨城玩转旅游……
东津新区,与襄阳东站“近在咫尺”,快速享受高铁对外通行的便利,也让高铁新城荣升为襄阳的“新门户”。
东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于庆波摊开一张东津新区规划图,只见2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建设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旅中心等。
“没有高铁枢纽,东津与其他老城区相比就没有明显优势,接入高铁,相当于把资源要素接入东津。”于庆波说,2019年襄阳迈入高铁时代以后,东津新区整体建设步伐明显提速。如今,借助高铁叠加机遇,东津新区吸引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在此设立校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襄阳医院、省级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在此安家。
“大批专家学者和科研平台涌入东津,为东津发展注入活力。”于庆波介绍,高铁开通前,位于襄阳东站附近的襄阳技师学院以往招生主要集中在襄阳本地,如今借助襄阳高铁优势和城市品牌优势,该校外地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延伸至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年招生培训规模已经达到1.7万人。
眼下,东津新区正谋定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中心、襄阳都市圈核心区。
“高铁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对提升襄阳品位、魅力、竞争力和襄阳都市圈知名度、美誉度,不可同日而语。”徐风说。
汉江北岸,总投资约300亿元的“樊城滨江商务带”建设正酣,打造襄阳对外展示的新地标。
鱼梁洲,汉江第一大岛,据襄阳城市之心。这里正“长”出襄阳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在高新区,龙头企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聚势发展、数字经济新赛道新星璀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游客增幅全省第一
襄阳好风日“火”出圈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襄阳“燃”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到古隆中沉浸式体验“三国文化之旅”,赏华侨城“奇幻烟花秀”,览唐城“奇妙国潮游园会”……
高铁网,变革着人们的时空观、边界观、区位观、资源观。
对襄阳人来说,乘坐高铁可以通达全国170多个城市,1小时左右到武汉,2小时到郑州,4小时到南京、北京、重庆……
对市外人而言,高铁则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入襄。来自襄阳车站的一组数据显示:高铁没开通前,2019年1至10月到达675.2万人次,国庆到达26.2万人次;高铁开通后,2023年1至10月到达765.5万人次,国庆到达40.4万人次(含襄阳、襄阳东、宜城、襄州、枣阳、保康、南漳)。
今年上半年,襄阳游客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2倍。
5年前,正是看中郑渝高铁和汉十高铁在襄阳交会的独特优势,华侨城斥资700亿元,在襄阳东站附近5公里布局建设了8.48平方公里的奇幻度假区。
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市场部孙可欣介绍,借助襄阳高铁优势,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已经成为国内文旅界的“顶流”之一。1至9月,接待游客近45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75%,绝大部分通过高铁抵达。
一江之隔的唐城景区也从中受益。夜幕下,气势恢宏的唐式城墙流光溢彩,婀娜多姿的舞步精妙绝伦……漫步唐城东市、西市,虽然当天非周末和节假日,景区也是游客如织。
“高铁客流占到30%,仅次于自驾游,是我们最大的增量。”襄阳唐城景区总经理王亮说,在影视剧《梦华录》带动下,乘坐高铁来唐城景区打卡的年轻群体越来越多。1至10月,游客接待量突破160万人次,营业收入过亿元,创开业8年来历史新高。
借高铁动力腾飞
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
让国家级枢纽产生的大引力,成为襄阳经济发展的大推力。
开行襄阳始发中欧班列,“襄阳造”直达德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打通鄂北及鄂西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的陆上桥梁;开通襄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运输成本下降15%、耗时减少约40%……
“受益于高铁开通,客户与我们黏性显著增强。”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光忠说。
今年7月28日,投资68亿元的骆驼集团新能源低碳产业园破土动工,建设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生产基地和10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襄阳,建立更加完备的锂电池产业链。
孙光忠介绍,骆驼集团的人才集聚效应也愈发增强,新进博士、硕士留在襄阳的发展意愿更足。
“有了高铁,人流就会在东津导入,产业就有可能进一步集聚。”于庆波说。
目前,东津新区正在集聚中化六建、华为襄阳云计算基地、长飞光纤、中国联通等一批产业主力,厚植东津新区腾飞产业优势。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湖北隆中实验室聚焦襄阳汽车产业链中的“卡脖子”难题,由院士牵头,聚焦新材料基础研究、汽车新能源研究,服务全省万亿级汽车产业链转型发展。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聚焦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制造技术、数控系统智能化应用技术等,为襄阳都市圈企业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方案。汉十高铁、郑渝高铁贯通,让该研究院的业务范围还拓展到合肥、郑州等多个邻近城市。
伴随着襄阳交通战略地位的提升,襄阳实力正在快速成长。
2021年,襄阳GDP突破5000亿大关,闯入全国“5000亿俱乐部”,让湖北的区域经济格局为之一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聚成势,正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铁龙飞驰,千年古城迎来襄阳新机遇,汇聚起澎湃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