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住建厅消息,“都是自家种的菜,自己吃不完就出来卖一点。”保康城区老车站疏导点摊主王华梅介绍,“以前在马路边随便卖一卖,也不踏实,现在城管弄这个挺好的。”她是城关镇长坪村村民,家里种了五六亩地,菜吃不完又不舍得浪费,就到县城去卖挣点收入。清晨新鲜收割的菜,搭着公交车就到摊位,6点出摊,快的话上午10点能卖完。陈女士住在紫薇小区,每天要送学生上学,原来沿途摊子多,她习惯顺便买点菜,“主要是新鲜,都是农民自家种出来的,很多人也认识,他们一直种菜,买得放心。”得知有了疏导点,她顺路来看看,“感觉品种多了,挑选也方便。”
笔者在疏导点看到,摊位整齐摆放,入口处设有临时垃圾投放点,告示牌注明了相关要求:经营时间为06时-14时,非经营时段内一律不得入点经营;经营范围只限自产自销的蔬菜瓜果;经营主体为居住在保康城区周边乡村的村民,可以携带相关证件申请入内。
在临时疏导点的试运营阶段,保康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承坤在现场检查摆摊情况。他表示,老车站疏导点的摊位分2期,共100个位子,一期开放的50个摊位上午基本能摆满,下午客流量减少,摊位也少些。
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定军介绍,夏令时节,蔬菜瓜果丰富,原本有些农户在马路两侧占道摆摊阻碍交通影响市容,甚至有噪音干扰,周边居民和单位投诉多,城管频繁去现场劝导,但治理成本高反弹回潮快。在城区原车站门前场地探索推进疏导点建设是城区首批启动建设的三个点位之一。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调研摸排后商定时间、地点、摆摊形式等,形成初步计划,再和相关单位商讨决定最终方案。看起来,疏导点只是把流动分散的小摊汇集到一起,实际上,布置也经过一番调研摸索。
“把卖菜的农民集中到一个区域方便,但是把买菜的也吸引过来就难了。”王承坤介绍,疏导点的选址基于供需双方已然形成的点位,根据自发形成的乱设摊,进行一定半径的辐射,结合道路安全、市容环境方面的考虑,并实地勘探,选择了当前的疏导点。简言之,现在的疏导点就在原址附近,增加了硬件设施和人员管理,顾客转个弯仍能方便买菜。经过试运营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最显著的问题是停车秩序。
“很多摩托车可能就停在路口,导致拥堵,有些老人骑三轮车,停在点位旁,买菜人可能兜兜碰碰,这方面我们会规范引导。其次是宣传问题,疏导点刚设立,知晓度还不足,宣传要加强,要让周边的老百姓乃至于城区的老百姓知道有这样一个点,来这边买菜。如果知名度不够,来人少,也许老百姓到后面就不愿意在这卖了。”管理人员付先龙说。
王承坤说,疏导点的管理,从建设之初就有准入、有退出,也有过程管理的机制,“准入机制,不是说想进去就进去,要通过属地对菜农果农进行条件审核,防止一些外来摊贩擅自进入疏导点占用资源。退出机制,如果菜农果农不遵守点位上的管理机制,也会落实退出、禁入措施。”
目前,保康先行先试的疏导点,除了老车站中心疏导点,还有城北、城南、河西等处疏导点也在推进建设中,其中一大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试点。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表示,在此过程中,城区要发挥商业发达、人流量大等相对优势,因地制宜设置周末集市、分时步行街、外摆位等新业态;城关镇要发挥腹地广阔、邻近田间地头、农产品供应充沛等侧重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绿色田园建设,深度参与疏导点规划建设管理。在规范管理和服务保障上,也将优化完善点位设置标准、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强化该类新经营业态惠及民生的作用和对“菜篮子”供应保障的支撑功能。在巩固好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对点位及周边区域的执法保障,会同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单位加强对不合规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垃圾不分类等乱象的指导督促,共同营造良好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