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据湖北省住建厅消息,近年来,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将背街小巷整治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注重群众诉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街巷环境,极大增强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小城管”撬动“大体系”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支持,协调各单位配合参与,汇聚起推动城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高规格成立城综委。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直单位和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城市工作的宏观决策、组织指挥和检查督办,形成了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多部门共同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由“各自为战”向“联动治理”转变。高质量开展“万人洁城”。对市区实行网格化管理,48个网格全部由市领导挂帅,各网格坚持开展“万人洁城”、志愿服务、党员下沉等活动。“万人洁城”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由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参加,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进行彻底清理,实现了城区无卫生死角。市区1267支志愿服务队、6.7万名志愿者,组织开展创文创卫、爱国卫生运动、志智双扶、交通劝导等文明实践活动2万余次,让志愿精神在黄冈大地蔚然成风。1.2万名党员干部散作满天星,照亮社区、小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标准实现市区环卫一体化。由专业化公司负责市区背街小巷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城区保洁面积达到1160万平方米,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推行“清扫、拾捡、洒水、冲洗、降尘、洗抹”六位一体作业模式,全天保持16小时“超长待机”,确保背街小巷保洁常态长效。

“小变化”点睛“大环境”

在城区511条背街小巷中,选取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布较为密集、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年久失修的33条背街小巷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将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差、群众反映强烈的10条小巷建成示范街区,实现“面子里子”双提升。治脏治乱治差,确保干净整洁。33条背街小巷,全年共取缔占道经营0.89万起,清理乱堆杂物1764处,拆除广告店招319块,清除“牛皮癣”0.8万张,施划停车泊位2207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3972米,清理乱停车辆3157辆,理顺杂乱管线129处,使背街小巷焕然一新。亮化美化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城市管理“美学”作用,对背街小巷沿线路、树、灯等软硬件进行双修双补。10条示范街区实现路灯全亮化、杆线全隐身、绿化全覆盖。在新港二路、栖霞路、花园路、西湖六路等地建设口袋公园7个,在文峰路、赤壁三路、益民路等地打造文化墙、花墙、花廊,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花,转角遇到美,形成了有文化、有颜值、有特色的生活街区。修旧整旧如旧,找回小巷记忆。全年修复破损人行道3.9万平方米,粉刷污渍墙面1.7万平方米。600年历史古巷头道巷围绕打造“历史文化街”的目标,以古巷风貌,讲好码头故事,唤醒最美好的乡愁记忆。安国寺路旧貌换新颜,融入特色的“小城往事”,承载着城市的文脉和肌理,让人耳目一新。

“小制度”发挥“大作用”

立足实际,着眼基层,组织制定接地气、易执行、效果好的“小特精”制度,打通背街小巷整治“最后一公里”。三级责任包保。严格落实党委成员、中层干部、执法队员“三级包保”责任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机关干部担任33条背街小巷“路长”,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周末拉练检查。全年坚持周六上午集中拉练检查36次,全系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小巷的问题越来越少,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全天无缝巡查,成立了两支40人的城管特勤大队,专门负责应急处置和午间、夜间执法,特勤力量的存在既提升了城管部门开展大型执法行动的底气,也使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24小时在线的管理闭环,确保城市在运行,管理不断档。

下一步,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兄弟市、州的好做法,奋力抓创新、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聚力抓项目、聚焦经济发展新高潮,着力抓物业、激活为民服务新引擎,大力抓场景、打造美好生活新空间,强力抓作风、凝聚事业发展新动力,用行动和实绩继续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中建功立业,努力创造城市治理黄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