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住建厅消息,2021年,应城市住建局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全力推进住建事业发展,勇夺湖北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视频推进会和孝感市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会上分别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功能镇区建设两次接受孝感市拉练,均获排名第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多措并举,“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
投资约2.3亿元,4个片区87个老旧小区,64万平方米改造工作全部完工,惠及6542户城市居民,应城市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普惠民生,打造完整社区。以建设“安全、便民、绿色、整洁、有序”小区为原则,统筹考虑小区的建筑年代、环境配套、居民需求等各类因素,将相邻的独立分散小区及周边区域统筹纳入改造,打造完整社区。实施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改造后的小区面子好看,里子舒适,做到了颜值内涵双提升。
多措并举,建设精品工程。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实际情况,坚持狠抓安全生产,做到温馨提示和强制执行两到位;坚持狠抓工程质量,做到专业监理和行业督办两到位;坚持狠抓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和工程进度两到位。遵循“应留的必须留,该改的全力改,当拆的加快拆”的原则,顺应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多措并举,创新方法,小区居民宜居度,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共建共治,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党建+物业,支部+小区,党员+楼栋”治理方式,以红色物业为引领,做到老旧小区改造一个,物业服务进驻一个,党支部建立一个,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落实“三方联动”常态化机制,协调处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完善、公共安全及矛盾纠纷等事项,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顺利推进。
试点先行,“擦亮小城镇”全力实施
2021年以来,应城市住建局按照《湖北省“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制定《应城市“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拟定项目实施清单,编制三年建设规划,启动东马坊、汤池镇、杨河镇和黄滩镇第一批重点乡镇建设。
目前,4个乡镇共完成项目建设投入7000万元。其中,东马坊办事处已完成东方广场改造升级,城区东景北路等“断头路”连通,镇区主干道刷黑及交通标识设置,滕西路、长化北路立面店招改造,集贸市场改造,文体广场建设,镇区环境整治及绿化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2400万元。汤池镇完成景润河文体广场建设,振兴街民主路民富路提档升级,镇区房屋立面改造,车站公园新建,幼儿园停车场新建,温泉管理区、老工商、电影院等处口袋公园建设,完成投资2160万元。杨河镇已完成镇区道路排水管网建设,道路提档升级,立面改造,管线地埋整治,行道树改造,路灯安装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50万元。黄滩镇已完成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群跃路书院路道路黑化,文化路府艾路节点景观灯安装,正在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小学西边口袋公园,西一路及七沽路人行道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90万元。
2021年,孝感市功能镇区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在东马坊办事处召开,汤池镇功能镇区工作在下半年全市“三项行动”及“路长制”工作拉练考核检查中,获得“功能镇区”考核评分排名第一,“三项行动”综合评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落实落细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扩覆盖、补短板;抓联动、促治理;强监管、促规范”的工作思路,从“红色物业”建设“小切口”入手,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市城市社区442个住宅小区中,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达到109个,单位自管小区202个,业主自治小区52个,街道社区托管小区79个,组建业主委员会356个、物业管理委员会2个、自管委员会84个。
出台《应城市推进“红色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实施方案》,成立物业行业党委,落实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全市74个物业小区业委会组建实现全覆盖,32家物业企业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制订并推行《应城市“红色物业”工作标准(试行)》14条,明确“红色物业”工作标准、细化“红色物业”工作措施。指导云天半岛等8个小区深化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三方联动”,打造“红色物业”样板小区,推动全市社区治理水平和物业服务质量“双提升”。成立应城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取“1+3”(市物业纠纷调委会统一受理指派,小区所属社区、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调解员全面参与)运行机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件,其中重大复杂矛盾纠纷5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深度探索,“竣工验收”焕新模式
狠抓优化营商环境不放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在全市位居前列,“豁免制、告知承诺制”先试先行,施工许可实现高效办理,用水用气重要指标超额完成。特别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单体竣工提前验收改革方面,做出了深度探索,启动竣工验收“新模式”,实现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变“政府思维”为“企业感受”,审批流程再优化。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单体竣工提前验收工作,着力“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将原有办理竣工验收备案25个环节压缩至4个环节,将6个验收事项37项材料压减至2个验收事项4项材料,将原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限13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将建设单位需跑6次,压减至只需跑1次综合服务窗口。
变“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竣工验收再提速。将各部门独立实施的专项验收模式,转变为由住建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的联合验收模式。部门主动上门对接,紧盯项目建设节点,做好事项预验收服务工作,确保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率;组建联合验收专班,企业“一张表单”申请,“一个窗口”综合办理,各部门“一个系统”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出具各项单项验收结果。
变“整体验收”为“化整为零”,产业项目投产快。转变传统的项目整体验收方式,产业项目单体建筑在符合规划、质量、安全、消防要求的基础上,可提前进行单体建筑的竣工验收,多部门联合现场验收,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并做好单体验收和整体验收的衔接,竣工一幢、验收一幢、投入使用一幢,支持企业提前投产经营,向落户应城的项目提供更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2021年以来,格林凯尔、朗安五金、湖北回盛等3个项目完成单体竣工提前验收工作,整个验收流程均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较改革前压减时限10个工作日以上,顺利完成改革既定目标,企业实现“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