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梯次推进全域环境品质提档升级 农村环境持续优化

据湖北省住建厅消息,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围绕“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通山县住建局梯次推进治乱点、整秩序、保整洁、树亮点,推动全域环境品质提档升级,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参与”的农村垃圾治理通山模式。截至2021年末,共清运农村生活垃圾30万余吨(含存量垃圾),让农村垃圾有“家”可回,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俗话说,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面对通山山多地广的现状,通山县住建部门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综合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现状、地理环境等因素,编制《通山县城乡垃圾统筹专项规划(2014-2030)》,明确垃圾收运、中转、处理设施规模和布局,科学指导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根据村庄人口分布、地形地貌、运输半径等条件,设置农村垃圾集中堆放点2410处,每个行政村不低于12处。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主动、镇村联动,制定《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行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落实专班、专人、专职,并强化镇村主体责任、住建部门监管责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形成了“县级指挥、部门牵头、乡镇主抓、村级攻坚”的工作格局。

市场运作,注重效率

2017年、2018年,通山县先后招标引进北京中科华宝保洁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广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以每个村5万元/年的服务标准,分别负责45个行政村(含社区)、142个行政村(含社区)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治理效率提高30%左右。2019年7月起,北京中科华宝保洁有限公司以154元/吨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县187个行政村垃圾转运,另县人社局设立乡村保洁员、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1500个,由各乡镇负责村湾保洁。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规范化、常态化。

加快建设,完善设施

按照“五个一”(每5户村民配备1个垃圾桶,每个大自然湾配备1个勾臂箱,1-3个小自然湾组合配合1个勾臂箱,10个行政村配备1台勾臂车以及乡镇垃圾中站转全覆盖)的标准建设施,近年来,通山县取缔敞口垃圾池1256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1个,投资141万元配置钩臂箱236个,投资180万元采购垃圾桶10000个,投资1528.14万元新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7座(累计达到10座)、配备中转车4辆、压缩箱13个。2021年,投资5万元新采购垃圾桶2500个,不断满足垃圾收集、转运需要。

分片分域,专项整治

按照“四定”原则,即定人、定车、定时、定点,将全县12个乡镇、187个行政村分成若干个网格,保洁员每天早晚定时清扫公共区域、集中清理农户垃圾,收集后由保洁公司转运至镇垃圾压缩站,再统一运至县城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处理。启动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垃圾分类,9个示范村已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其中,南林桥村石门村被评为2020年全省垃圾分类示范村),关闭乡镇垃圾简易填埋场11个,投资1664万元清理存量垃圾约13万吨。

精准考核,保证长效

通山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城考考核责任目标,每个月组织第三方对全县12个乡镇、187个行政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拉网式考核,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排名,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财政、住建等部门每月对保洁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服务费支付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