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白象探厂上热搜:点赞“面饼120克”引领行业透明化

7月16日,以《探寻品质+美味的真“象”》为主题,央视总台主持人撒贝宁化身“一日厂长”,走进白象食品平江工厂,揭晓白象透明化与品质诚信的秘诀。

当国民主持人遇上国民品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撒贝宁以白象“一日厂长”身份,带领观众看到从面粉等原材料到方便面包装完毕的透明化生产全过程,见证了白象“以消费者为本”的理念落地,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实在与真诚。

这场直播直至结束,央视新闻、CCTV1全平台累计播放量高达2123.5万。#白象一日厂长撒贝宁在线查岗#等话题也在同日登上微博热搜。

克重透明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透明”、“真诚”是撒贝宁在担任“一日厂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两个词。“确实我看到了整个生产的流程和环节,也感受到在每一个环节里白象真诚的付出。”撒贝宁表示。

在直播中,撒贝宁重点探访了白象“面饼120克”生产线。为了验证面饼重量是不是真的有120克,撒贝宁随机选择了几块已经烘干的面饼进行称重,结果显示,所有面饼重量均达标。称重结果让撒贝宁心悦诚服,直呼“真诚透明”。

不只是“克重透明”,此次央视直播更是从和面、醒面、压延、切丝、质验等全流程验证了白象的“生产透明”。在直播中,央视新闻的镜头把白象方便面繁杂的生产流程拆解成一块块可视化的“拼图”,让“克重透明,诚信引领”从口号变成直播里每一帧可验证的细节。以至于撒贝宁探访完生产全流程后忍不住感叹:“我都觉得这不叫严格,这叫苛刻。就是每一道环节,人工的、机器的、自动化的,所有的细节全部考虑在内了,非常苛刻。确保你们拿到的每一桶方便面,每一箱方便面都遵循着严格的标准。”

将面饼克重用大字打在包装上,成为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白象经得起消费者检验的一种自信。

正如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在与撒贝宁的对话中所言:“现在是社交媒体时代,透明化是一个重要的消费趋势。白象推出‘面饼120克’,就是率先顺应这种新消费趋势,去领跑行业,因为只有透明化,才能够真正加强和消费者的无缝连接。”

这样的“透明”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白象始终及时响应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这也是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

以消费者为本 推动新商业文明进阶

“今天我们在不同的环节把面饼拿出来称重,这种分量能够打在包装上,成为一个视觉焦点,实际上也是企业本身的一种自信,是消费者需求被尊重的一种体现。”撒贝宁在直播中谈及白象“面饼120克”系列时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个螺旋向上的逻辑——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充分尊重,既能促进行业共识形成,也能持续创造社会价值,最终推动新商业文明的进阶。

在姚忠良看来,“充分尊重消费者”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涵。对于食品企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要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产品,更要承载起社会责任、传承文化价值。其根基是始终“以消费者为本”。这种尊重并非空洞口号,而是渗透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细节里,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对于一家食品企业而言,将“以消费者为本”落到实处,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是对产品质量的极致坚守。成立28年来,白象始终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在探厂节目中,撒贝宁了解到,白象不仅要对所有批次的面粉实施定向全项检测,更坚持每20分钟留样抽检一次成品,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把“食品安全”揉进每一根面条里。

而尊重消费者需求,不仅需要守住“安全底线”,更需要主动拥抱“需求升级”。

撒贝宁在探厂中观察到,白象从品质打磨,到各个环节的精细要求都在不断提升,不断研发新口味,带给消费者新的感受。这是白象“捕捉需求演变”的生动注脚。白象从未简单追逐潮流,而是深入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主张,让品牌基因与年轻需求深度融合。从香菜面的“真香警告”,到大辣娇系列的“辣味解压”,再到“面饼120克”系列的“真诚透明”,白象的每一次创新都与消费者同频共振。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透明”,消费者需求的变迁推动着商业文明的迭代。而白象的实践证明,当企业真正倾听消费者意见、用创新满足需求时,品牌与消费者就能形成正向循环。这种双向奔赴,让白象不仅成为了消费者喜欢的国民品牌之一,也收获了市场的快速增长。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依托全渠道联动模式,白象食品2024年销售额增速已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长背后,一定会有人在坚守、在默默付出,在不停地对品牌进行打磨,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把细节融入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把创新作为前进的动力。”撒贝宁在探厂尾声总结道,并期待更多像白象这样的国民品牌成长起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心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