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周二发布的报告,过去 20 年来,新兴经济体日益推动着全球农业市场的发展,预计未来十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OECD-FAO 农业展望 2024-2033》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中期前景的重要参考,今年的版本是该联合出版物的第 20 版。
二十年来,该报告分析了农产品供需的人口和经济驱动因素趋势,预测了生产和消费地点的变化,并评估了由此产生的国际农业贸易格局变化。
未来十年预计将出现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印度、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作用日益增强,而中国的作用则逐渐减弱。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占全球农业和渔业消费增长的 28%,但由于人口减少、收入增长放缓和营养模式稳定,预计未来十年其新增需求份额将下降至 11%。
预计到 2033 年,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将占全球消费增长的 31%,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益富裕的生活水平。
在以低收入为主的地区中,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在全球新增消费中贡献相当大的份额(18%),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食品需求。
预计未来十年农业和渔业总消费量每年将增长 1.1%,几乎所有新增消费量都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预计中等收入国家的食物热量摄入量将增加 7%,这主要是由于主食、畜产品和脂肪的消费量增加。
低收入国家的卡路里摄入量将以 4% 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太慢,无法实现到 2030 年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粮农组织总干事QU Dongyu表示:“《展望》确认,需要实施战略来缩小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生产力差距,以增加国内生产并提高农民收入。”
经合组织秘书长 Mathias Cormann表示:“未来十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量在净出口地区和净进口地区之间预计将增加,但区域变化反映了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全球消费量的增加。”
他补充说,运转良好的农业市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以及生产效率更高、污染更少的生产方式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以及确保农村生计能够并确实从全球农业食品价值链中受益仍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