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具备综合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才符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学校美育是“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高校美育不仅是一种综合艺术人文教育,更是一种以美的方式培根铸魂的价值观教育。华东交通大学立足于交通特色,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 “红色文化”,凸显江西特色,着力构建“古色+红色+铁色”为特色的美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美育之花开遍校园,香飘社会。
学校是美育的主要承担者,应建立全面的美育体系,通过艺术教育、美学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华东交通大党政工团学各级组织上下联动,各学院各部门齐抓共管,从办学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资源等方面,不断挖掘美育内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形成了课堂教学为主、校园活动为载体、社会合作为媒介的全方位的美育实践。
一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理论课堂与专家讲堂双向联动,做好美育的基础教育工作。
坚定文化自信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是铸牢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华东交通大学着力打造了一批以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美育课程体系,推动美育理念融入各个学科领域,铸牢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审美教育实践中,例如:开设了传统技艺课程—刺绣课、电影欣赏课、社交礼仪课、形体与身韵课、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演讲与口才、音乐美学、中国流行音乐鉴赏、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综合艺术、江西民间艺术赏析课等,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上课方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智慧教室及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上课形式丰富多彩,不仅有教室里的诵读,也有线上3D环游文化胜景的切身感受,不仅有音乐电影欣赏,也有学生精美的制作。通过“互联网+”引进美育理论、艺术鉴赏、美育实践等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专家讲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更突出了代表性与专业性,专家的专题讲座也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多元的审美需要,孔目湖沙龙活动邀请中国茶文化专家、古琴演奏专家、歌唱家、书画家、作曲家、戏曲艺术家等。
让在校师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交通特色尤其是“铁色”教育融入了到各专业课的教学中,而开学第一课更是升华了铁路故事我来讲、铁路精神我传承的理念,“华东交大最初为‘铁’成立、已经因‘铁’成名,还将以‘铁’成势。”校党委书记柳和生通过讲述中国铁路史、华东交大发展史、华交精神群像、如何做新时代的铁人铁军,寄语同学们铁心跟党走、铁肩担使命、铁血报家国、铁手创大业。在浓厚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帮助学生厚植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路精神,不仅培育了自我的审美素养,更是将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根植于专业学习中。
二是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做好美育的传播工作。
学校以艺术学院为依托,广泛开展惠及全体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合唱、合奏、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如校音乐双基大赛、青歌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校园主持人大赛、书画展等活动,受到广大学子的欢迎。既有大型的演出,又有各类型的比赛,还有各种作品展示,将古色、红色、铁色通过音乐、舞蹈、艺术展等传递到每个学子的心中,让交大“美”起来,有力提升了美育的广度、效度、深度和参与度。
在当今社会,传播的媒介更为多元,学校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优势,将微博、微电影、微语录、微服务等一系列“微时代”的交流方式,运用在美育教育领域。例如,利用虚拟技术,建设校园红色文化体验馆,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游”,游览学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红色文化馆藏资源和展陈内容,深刻把握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红色走读,让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到养老院、社区演出,更是将美传播到社会,强化了同学们艺术服务于人民的理念。
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教育实践中,华东交大坚持“以美成人”的育人目标,在“育”的方式上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从美育的视角传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积极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各环节。学校坚持推行上课礼、升旗礼、家书礼“三礼”活动,以礼育人;成立孔目湖书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体系。同时,学生也自觉担当、推陈出新,通过举办每年三月花朝节祭花神,中秋猜灯谜、祭月,重阳登高打太极,开展着汉服、加笄冠、吟诗词、兴礼仪的人文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大学生活。
三是依托专业平台资源,强化内外联动,丰富艺术审美体验,创设美育环境。
为了提供更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学校全面梳理实践教学资源分布和运行现状,以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场地为依托,组建了“课堂、名家、舞台、坊室、展演、基地”联动的六个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共享,教师指导,开放服务。这些平台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体验,包括音乐课程、名家指导、音乐演出、艺术创作、音乐展览、校外实习等。这种资源整合和多元化的运用提高了实践教学场地的利用率,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接触音乐,提高音乐素质。音乐厅面积达1024平方米,举办了高水平的音乐会和讲座;还与省级博物馆、艺术馆等单位合作成立了校外教学基地。这些改善保障了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做、创一体化,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学生展演中心主要负责学院各项演出、展览、比赛等各项活动的具体工作。包括活动的组织统筹、剧务、灯光音响,以及展览的布展、撤展等工作,使活动规范、有序、安全进行。近几年来,已成功承办多次各类展演比赛活动,如:江西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华东交大新年音乐会、华东交大校庆晚会、全国古琴大赛、江西省舞蹈大赛、省校级美术作品展、江西省交通环境设计大赛等,活动成效显著,受到学院及社会各界媒体广泛报道。
华东交通大学音乐厅、美术馆、咖啡厅等场所以“立足学校、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发展目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艺术传播的有效载体,为广大师生打造了一系列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丰富、多元的高雅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吸引莘莘学子参与赏析和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让更多工科男成为具有艺术细胞的“詹天佑”。
“这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演出的每一个团队以及团队负责老师都很出彩,能够感受到大家为筹备节目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今天在台上获得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舞台上的收获与成长。” 俄罗斯国家艺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晓勇说。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形式,让美育之花越开越盛。(文/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张一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