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反弹喜忧参半,亚洲工厂仍面临压力

亚洲工厂活动的关键指标未能扭转11月份的悲观情绪,因为全球商品需求依然疲软,中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削弱了任何乐观情绪。

尽管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出企稳的迹象,但根据标准普尔全球(S&P Global)和au Jibun Bank Corp.上周五公布的调查,日本的情绪却很悲观。中国一项衡量工厂活动的民间指标出人意料地恢复了扩张。

由于工厂受到投入成本上升的挤压,消费者不愿支付更高的价格,越南的pmi指数出现恶化。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得分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分,即收缩与扩张的分界线。

贸易领头羊韩国制造业PMI降至50,终于结束了连续16个月的下滑。

得益于半导体出货量的好转,韩国11月份的出口复苏同样加快,较去年同期增长7.8%。

尽管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台湾的PMI攀升至48.3,为3月份以来的最佳表现,但日本的表现更糟,因为产出和新订单双双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获得了新业务,印度继续成为一个亮点,其PMI为56,是该地区最好的。制造业的增长推动印度经济在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里增长了7.6%,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11月份少数几个处于扩张区域的国家之一,订单增加将这两个国家的pmi分别推高至52.7和51.7。邻近的东南亚国家则出现赤字。

“如果客户需求继续减弱,将不利于东盟制造业在未来几个月的表现。此外,整个地区对未来一年的商业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标准普尔经济学家玛丽亚姆·俾路支说。

亚洲制造业的表现被视为衡量全球贸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新的PMI数据描绘了一幅不同的图景。

此前,中国也发出了类似的复杂信号,突显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内部的脆弱性,并加大了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维持明年增长势头的压力。

出口导向型财新制造业PMI跃升至50.7,超过上周五49.6的预期。然而,11月30日,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4,标志着连续第二个月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