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在火上浇油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责是通过向各国提供贷款来帮助它们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同时也会强制实施结构性方案,而这正是争议的起因。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地区性危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一场热钱泡沫: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体系,高利率和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

它们享受了一段繁荣时期,因为美国的低息贷款使它们能够大量借贷。此外,汇率对出口商更为有利。结果,这些国家迎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实现了所谓的亚洲经济奇迹,GDP增长了8%至12%。

然而,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其基础是对非贸易部门,特别是房地产的投机性投资。这是因为这种增长背后的投资是外国的,而增长本身主要是由于出口和投机。当美国最终提高利率、美元走强时,美国的投资出现反弹。这导致与美元挂钩的亚洲货币升值。

这些国家的出口变得更加昂贵,损害了出口增长,外国投资从这些国家转移到美国。正因为如此,亚洲的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外国投资者随后撤出了他们的投资,亚洲货币开始贬值。

泰国是第一个停用本国货币的国家。为了支持其汇率,它转向了自由浮动的汇率体系。他们的货币泰铢因此崩溃。投资者对泰国日益缺乏信心的情况蔓延到了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因此其他亚洲货币也纷纷效仿。然而,这并不是金融危机进入亚洲的唯一原因。

1973年至1985年间,由于贸易下降3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理想,高通胀,经常账户赤字飙升,外债不断增加,泰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帮助。因此,他们被迫实施更严厉的财政政策,并让泰铢贬值。尽管泰国的GDP增长了,通胀下降了,经常账户赤字也有所改善,但IMF向泰国提供的结构性方案仍受到批评。

这是因为,仅仅十年之后,泰国就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对IMF政策的批评集中在这些政策局限于非贸易部门,而不是将其转向对出口更有利的贸易部门。泰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其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此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实施后,泰国经济出现了改善,这是由于外国对房地产和股票等非贸易部门的投机性投资造成了资产泡沫。这意味着当外国投资减少时,泰国的经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相比之下,危机时期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本·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拒绝了IMF的计划,并拒绝接受其贷款。相反,他实施了内部政策,以防止货币落入自由浮动的汇率体系。他认为IMF对经济的控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阻碍针对弱势群体增长的平权行动,并批评IMF关注债务偿还,而不是可持续性和增长。

自1958年以来,巴基斯坦与IMF的关系也一直存在争议:一种恶性且不可避免的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巴基斯坦的支出超过其GDP的五分之一,增加了该国不断增长的债务。

由于没有足够的储备来偿还贷款,巴基斯坦受制于苛刻的经济政策,而援助是有条件的。这些问题涉及利率和补贴禁令,导致中小型企业受到伤害,阻碍了国家的增长,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飙升。

与泰国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基斯坦实行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吸引投资,从而加强储备。在这里,这种做法也面临失败,因为在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私人部门的支出不受信贷支配。

短期资金流入对该国来说是不稳定的,并带来长期外债。此外,强加的高利率使该国的工业停滞不前,并增加了预算压力。这已经消耗了5.2万亿卢比(超过税收的一半)。

看看其他国家如何应对金融抑制就会发现,保持低利率以解决债务积累问题是明智的。IMF在巴基斯坦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政策——在3年内将利率从11%提高至20%——增加了该国的公共债务,目前该国的公共债务已超过GDP的五分之四。为了避免进一步受到指责,IMF必须调整其政策,以满足其所服务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独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