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锂价大幅波动影响,多家锂电企业的2023年三季报出现业绩下滑。10月28日,科力远(600478)发布三季报,营业收入23.99亿元,净利润2577万元,企业利润同样承压。主要原因是公司锂电业务处于高投入期,新增碳酸锂等业务投资、融资规模增加、财务费用增加;同时传统业务主营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投资收益减少。
2023年以来,作为锂电赛道“二年级生”的科力远积极围绕资源掌控和技术创新深耕锂电业务。年产三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首期一万吨成功投产,产能持续提升;四座高品位锂矿中的同安瓷矿完成建设,稳定出矿;改良硫酸法提锂技术和一步氯化法电池回收技术均进入中试阶段,将大幅提升锂收率,减少锂精矿需求,降低尾渣量,助力碳酸锂业务产能提升。此外,随着混合动力技术迎来国家政策支持,主要客户混动产品需求增长,科力远的HEV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业务将保持稳健发展。
四座高品位锂矿 形成锂电业务的有力支撑
碳酸锂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属于战略性资源。2023年以来,受供需关系和去库存影响,碳酸锂价格持续震荡,期货价格一度跌破15万元/吨,但近期在供需改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背景下回升反弹。
分析认为,在我国“双碳”战略指引与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将保高速增长,产业链对锂资源的需求趋势不变,锂价将呈波浪式前进。有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碳酸锂的生产成本根据矿源和工艺会略有差别,但资源型锂矿企业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锂电企业能否通过掌握自有矿资源,提升成本控制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变得极为关键。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3年的供应结构中,锂辉石占比38%(以进口为主),中国锂云母提锂占比30%,盐湖提锂占比29%,废料回收提锂占比3%。科力远的同安瓷矿、鹅颈瓷矿、第一瓷矿、党田瓷矿即属于锂云母矿,是江西宜春少有的四座地下锂矿,并且都处于同一矿脉带上,可采锂矿资源丰富,锂品位更优。目前,同安矿已在稳定出矿,其他三个矿已正加紧开展详勘槽探等工作。此外,科力远还得到了宜春市矿业公司增资入股,矿资源掌控力再获强化。据透露,为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原矿供应,宜春市矿业公司将支持四座地下矿的全面开采以及相邻矿权合并,以扩大生产规模。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随着年产三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首期一万吨成功投产,手握锂矿资源的科力远也正积极构建一体化成本护城河,提升盈利水平,抵御市场风险,加强企业韧性。
强化技术创新,构筑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矿证券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全球锂价将不再受供需影响,以供应链重构、技术迭代、成本曲线、金融属性为代表的表外影响权重进一步提升。需求端,中长期全球需求依然光明、海外需求逐步接力,在新兴应用场景和储能领域开始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一家以电池专利技术起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进步的追逐始终是科力远血脉中奔涌的源动力。根据官方公众号消息,今年以来,企业依托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联合中南大学以及成都易泰,针对采选冶环节存在的提锂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低、尾渣量大等行业课题,进行共同攻关目前,改良硫酸法提锂技术和一步氯化法电池回收技术均进入中试阶段,将有效保障碳酸锂等主副产品的产品质量、提升资源高值化利用率,减少尾渣量,降低原料需求量。相关技术也将助力科力远大储能战略构建从自然矿山到城市矿山的闭环强链,破解传统锂云母提锂技术瓶颈,摆脱对锂资源的依赖。
锂电上游的深入布局与技术工艺的逐步提升,为科力远布局储能业务提供了稳定充足的资源支撑,提升了竞争优势,储能系统产品陆续出货。随着“大储能模式”持续落地,科力远将构筑从锂资源到储能再到电池回收的产业链闭环,并通过各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协同,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储能联盟,共同获取市场份额,提升业绩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力争2023全年实现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此外,还明确提出要稳定燃油汽车消费,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以混合动力代表的节能技术路线,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机遇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HEV汽车批发量在9月份实现了大幅增长。对此,科力远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化为混合动力。随着HEV市场向好,科力远HEV配套产业链业务未来将迎来客户产品需求提升。
经过2023年前三季度的持续深耕,科力远锂矿生产开发顺利推进,碳酸锂产能持续释放,HEV业务将迅速回暖,锂资源与储能技术不断创新,储能业务即将迎来高速增长,企业发展的“基本盘”得到有力夯实,将快速走出投入期,跑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