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复苏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大陆,面积广阔,被撒哈拉沙漠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毗邻地中海,西起大西洋,东至红海海岸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地区被称为马格里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突尼斯和埃及的伊斯兰帝国在历史上留下了遗产,这些帝国至今仍在展示着它们的辉煌。

另一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它由46个独立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部落传统、语言、经济条件、地理特征和社会结构。这些国家拥有巨大的财富,包括各种珍贵的矿产、石油、天然气和肥沃的农业土地,能够为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生产足够的食物。

不幸的是,这种财富一直是非洲的“诅咒”。由于当地居民缺乏知识,欧洲殖民列强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进行了瓜分。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9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被这些大国殖民,导致了非洲资源的无情剥削,巨大的人类痛苦,贫困和数百万人的生命损失。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为了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独立运动,非洲联盟于2002年成立,旨在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确保55个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设立了经济政策与研究司,以支持成员国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认识到非盟在实现其目标方面面临的挑战,由于成员国众多,各种区域经济共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非盟承认的经济共同体包括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还有其他几个次区域经济共同体。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中心成员国目前正在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施统一的关税、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跨境自由流动,努力实现经济一体化。随着这些领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非盟于2019年启动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总部设在加纳的阿克拉。自2021年起,非洲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尽管成员国面临着采用单一货币的挑战,但随着这一进程在未来十年的继续,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纵观历史,印度裔的人统称为印度人,已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生活了几个世纪。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遭遇吃人的非洲部落,这些人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商业活动。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初是来自印度沿海的小商人,后来建立了大型农业工业单位,包括糖和茶叶种植园、纺织品制造、大规模农业、乳制品生产、花卉种植以及钢筋、屋面板、胶合板和基本药品的制造。一些年长的移民甚至涉足教育、私人银行、保险和电子服务等领域。

然而,这些大公司的所有者通常不会将利润再投资于他们经营的国家。他们更喜欢把钱留在英国和美国,因为他们的许多家庭成员都住在那里。虽然印度商人和实业家为本国政府贡献了可观的税收收入,但他们的活动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经营所在国的财富公平分配。有一些印度公司的例子,他们在工厂周围开发了城镇,包括住房、医院、学校、大学和适当的基础设施,以造福员工和当地居民。

在各国有关部长、中小企业所有者和企业家出席的利益攸关方会议上,很明显,非洲4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几乎都面临着类似的生存挑战。即使他们设法生存一年左右,由于缺乏资金,适当的技术,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他们也缺乏扩大生产的能力。制造和销售被视为单独的商业活动,许多中小企业作为小型家庭所有单位非正式经营,不参加任何贸易或商业协会。对这些企业来说,在政府部门注册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此外,非洲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银行账户,即使有银行账户,也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银行的利率高达12-14%。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甚至更高,通常超过20%。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主要在当地销售产品,但由于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市场,他们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当种子资金枯竭时,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灭亡。

印度必须积极参与这一领域,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小企业具有生存能力和可持续性。考虑到非洲国家近90%的劳动力受雇于中小企业部门,从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专家经济政策分析师与非盟经济政策和研究部的同行之间详细和持续的互动开始是至关重要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规模和原材料供应,印度专家有必要与相关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合作,确定适合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并为个别国家或邻近国家集团制定蓝图。

在此之后,需要采取两个单独的操作。首先,印度专家的报告应该在印度各地的贸易和商业组织中传播,以确定愿意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小企业的印度公司。这些投资不一定要很大,因为即使是少量的投资也可以启动试点项目。其次,需要在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结构、需求和供应链以及价格合理的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投入来源的印度商人的帮助下,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无论是现有的商人还是新的企业家。

在职业训练局和非洲发展协会的宝贵支持下,这种共生方式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实施试点项目来证明印度政策的有效性。这些企业的成功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印度和当地商人参与这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