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大流行推高了自然利率,逆转了全球化等有助于保持低借贷成本的力量,并将政府债务推高至历史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IMF)在一份关于“自然”利率是否因疫情而改变的新分析报告中表示,利率最终应回落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发达经济体将再次接近“零下限”,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将稳步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析师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尽管由于主要央行抗击通胀,目前利率处于高位,但“当通胀重新得到控制时,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可能会放松货币政策,并将实际利率拉回疫情前的水平。”
所谓的“自然”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锚,既不会刺激也不会阻碍经济活动,“在发达经济体将保持低位,而在新兴市场将进一步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道。
如果准确的话,这意味着财政压力将更小,因为政府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借款。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未来经济衰退促使央行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央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央行)可能不得不再次依赖债券购买和其他策略。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大流行推高了自然利率,逆转了全球化等有助于保持低借贷成本的力量,并将政府债务推高至历史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并指出,向低碳经济转型等发展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其分析表明,目前的高利率“可能是暂时的”。
一旦利率在此前的低水平上恢复正常,足够严重的衰退可能会迫使央行“诉诸于他们在大流行前10年采用的相同策略,比如资产负债表政策和前瞻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