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生产”是全球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品和服务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对它的理解往往是模糊和抽象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的开篇,将当时的班加罗尔作为世界的“后台办公室”推向了全球。弗里德曼注意到了班加罗尔天际线上隐约可见的跨国公司的大型建筑,在他开球的时候,从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看到这些建筑。随后,印孚瑟斯的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帮助这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理解了服务业这种巨大转变的意义。

几十年后,《纽约时报》的另一位全球经济记者彼得-古德曼(Peter Goodman)今年也经历了类似的顿悟时刻,当时他正在认真思考“近岸”的速度和规模。在访问德克萨斯州边境城市拉雷多时,古德曼惊讶地听到时任市长说,从墨西哥进入拉雷多的货物比通过洛杉矶和长滩港口的货物加起来还要多。类似于弗里德曼在Infosys与尼勒卡尼的会面,古德曼受邀参观了附近的一个墨西哥小镇,该镇已成为中国公司大规模迁往墨西哥的工业中心,以绕过为减缓中国进口产品进入美国而设置的供应链障碍。古德曼驱车越过边境,来到蒙特利以北一小时车程的沙漠中的一个地方。正如古德曼在接受《纽约时报》播客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他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在地图上一个非常空白的地方,突然出现了这个巨大的建筑区域和许多重型设备。有一扇门标志着Hofusan工业园区的入口,这28家中国公司正在那里建厂。”

其中一家是1992年在中国香港成立的中国沙发和床垫制造商敏华(Man Wah),该公司此前一直将生产集中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天津。敏华意识到公司需要一个靠近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内的基地,于是决定在墨西哥投资3亿美元建一座工厂。该公司的高级经理Bill Chan与墨西哥工业园的一位营销人员进行了交谈。他们的谈话就像是在微信上进行的快速约会游戏。古德曼讲述了其中一些问题:“那里的道路怎么样?”–不是很好,但他们正在好转。“这附近有真正的中国餐馆吗?”–绝对没有。当Bill Chan听说28块土地中的27块已经被其他工业投资者抢购一空时,他甚至在从上海登上飞机之前就签署了在那里建厂的协议。Bill Chan从未去过墨西哥,但目睹了中国南方在过去30年里跃居工业主导地位,他对制造业势头的转变很敏感。

随着工业供应链大幅重组,以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干扰所暴露出的弱点,近岸外包–正如这家每年生产132万张沙发的中国制造商在前往美国的途中转移到墨西哥作为中转站所象征的那样,肯定会成为寻求转移制造基地的公司的最实用模式。内部外包的结果是离客户更近,但发达世界母国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使这种模式难以采用。当来访的政府官员没有其他可谈的时候,“友商”可以成为很好的头条新闻,但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国家是时断时续的外交伙伴,就强迫企业投资。与国家一样(甚至更甚),企业也受到现实主义考量的影响。因此,当东亚的公司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时,比如在越南(越南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组织的一部分),或者当欧洲的公司在欧盟成员国土耳其(尽管该国经常发生经济和自然地震)寻找制造基地时,近岸生产就更有意义了。

这位35岁的墨西哥边境州新莱昂州州长今年参加了达沃斯论坛,宣扬他所在州的工业园区距离美国边境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以及他改善高速公路连接的决心。新莱昂州声称,进入墨西哥建厂的外国投资中,有一半来自该地区。自2021年10月这位年轻的州长上任以来,该州已经吸引了7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仅次于墨西哥城。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投资来自中国公司,47%来自美国公司。这就是“近岸”对“友岸”的嘲弄。

企业需要在供应链中建立韧性,或者对“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等活动或美国政府为在国内生产绿色能源产品提供的补贴做出回应,而这些激励措施已经产生了效果。但是,对于许多产品来说,制造业的主导趋势将是近岸生产,而不是在岸生产。上个月,就在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访问新德里时,发表了有关建立联盟和友谊的所有正确言论的大约两周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班加罗尔郊区一家苹果(Apple)供应商工厂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严重困难。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该工厂生产的零部件只有一半质量足够好,可以送到富士康。在描绘印度摇摇欲坠的制造业轨迹时,这一预兆可能会被证明具有重要意义,就像敏华集团以闪电般的速度建造一家大型家具厂对墨西哥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