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体能否抵御全球金融冲击?

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经济从COVID-19大流行病的不同变种所产生的暂时性崩溃中强劲复苏,亚洲的一些新兴市场正在从 “亚洲重新开放 ”中受益。

然而,亚洲重新开放的顺风被全球形势的不利因素所抵消,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主要央行大幅加息的情况下。更高的进口账单和更紧缩的国际金融状况往往给脆弱新兴市场的外部余额带来压力。因此,跟踪和分析新兴市场外部脆弱性的不同衡量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

卡塔尔国家银行集团(QNB)从两个维度评估了外部脆弱性:经常账户余额和官方外汇(FX)储备的总体水平。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需要用外国资金或提取自己的外汇财富来为其融资。在充满挑战的时期,当全球经济或金融状况困难时,资本流动可能会出现枯竭或逆转,使得在不提取外汇资产的情况下为赤字提供资金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账户余额是评估各国资本流动和风险情绪的重要指标。

官方外汇储备可以成为吸收外部冲击的重要后盾。然而,外汇储备水平不仅包括短期经常账户融资需求,还包括其他关键宏观指标。传统上,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在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范围内,并且足以覆盖公众持有的当地货币总量的20%或至少一整年的外债义务时,它们就被认为处于足够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此类指标创建了一个有用的综合指标,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充足率指标。只要各国能够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标的100-150%门槛,就被认为持有足够水平的外汇储备。

QNB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四大新兴经济体(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经常账户状况和外汇储备,并就其应对潜在全球或地区冲击的弹性得出结论。

尽管泰国对全球经济周期(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敞口很大,经常账户略有赤字,但泰国仍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抵御资本流动的突然变化。即使国际旅游业仍比大流行前的水平低80%以上。该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并积累了2200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轻松覆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充足率指标的249%。

菲律宾存在经常账户赤字。由于巨大的贸易逆差(目前被菲律宾外籍工人社区的大量汇款流入所部分抵消),预计该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将达到GDP的3%左右。虽然赤字的部分原因是对急需投资的健康推动,但高昂的大宗商品价格对该国的外部账户造成了很大的拖累。迄今为止,外部头寸的恶化依旧相当大。然而,货币当局控制着充足的外汇储备。990亿美元的官方储备覆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充足率指标的230%。

马来西亚是制造业和大宗商品的生产大国,是另一个有弹性的东盟经济体。与泰国一样,该国多年来也一直存在经常账户盈余。作为石油和软商品净出口国,马来西亚受到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实力的积极影响,导致经常账户盈余增加。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充足率指标比泰国的要严格得多,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不到泰国持有的109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然而,马来西亚仍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充足率指标的安全区,覆盖率为122%。

印度尼西亚传统上是最有可能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东盟大国,现在正受益于大宗商品的繁荣,尽管其旅游业数据较低,但这种繁荣支撑了其外部收入。煤炭、天然气和棕榈油的高价格对印度尼西亚尤其有利。事实上,在去年连续九年出现赤字之后,预计该国今年的经常账户盈余将占GDP的4.5%左右。然而,预计这种盈余不会持续超过两年以上,因为经济重新开放的更大动力和大量资本支出项目的交付将需要更多的进口。印尼官方外汇储备达1320亿美元,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储备充足率指标的111%。

总而言之,东盟大型经济体对风险情绪和资本流动的突然变化具有相对的弹性。在全球金融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相关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种弹性是支持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