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在“2018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年会”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透露,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38万亿元。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537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全球中央清算对手方协会等一批重要机构组织落户,上海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金融中心地位,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保险和票据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初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上海也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金融业占上海GDP总值的比例已超过17%,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行业之一。”郑杨说。
自贸区金融创新有序推进、金融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科创中心建设能力继续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不断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此前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六位,较上期上升了七位,体现了境内外投资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肯定和信心。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可见,2018年起的三年,将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冲刺阶段。郑杨表示,上海将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市场集聚的优势,打响金融服务品牌、提高资源配置能级、加大金融对科创中心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还将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发展,为全国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加强金融创新与开放
在金融创新与开放方面,郑杨透露,上海将加强自贸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准入限制,强化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支持全球金融服务体系。
去年10月发布的《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指出,上海将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服务需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依托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把上海建成“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和全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郑杨同时指出,上海还将在“一行三会”指导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强化功能监管,把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构筑金融安全网,有效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
据悉,主题为“新时代、新战略、新征程”的“2018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年会”集结30余位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特朗普新政冲击的全球效应,中国经济的灰犀牛与化解路径等话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