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亚洲制药企业 以新药对日本市场展开攻势》。文章指出,亚洲制药正在崛起,以印度太阳药业和中国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新药研发能力逐步增长,以强劲的势头拓展欧美及日本市场。

—————————————–全文翻译————————————
亚洲制药企业向日本市场投入新药。印度的太阳药业一款皮肤病药获得上市许可,中国的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中枢神经药物的临床申请。作为知识密集型新药研发企业的代表,欧美的实力虽然很强,但亚洲的力量正在崛起,继IT行业之后向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市场拓展。
太阳药业12月中提交了一款治疗银屑病的产品申请,该产品由美国默克原研。太阳药业2014年开始在日本进行临床研究,16年研究结束,预计19年后期在日本上市,在欧美市场的申请可提前至18年完成。
太阳药业的仿制药销量在世界位于第4,高达5千亿日元。超过半数的收入来自美国等海外市场。同时,企业还在开发抗体产品,日本市场也被纳入其视野中。
中国的绿叶生命科学计划18年初在日本提交包括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多个中枢神经产品的临床研究申请。绿叶生命科学在药物缓释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将其用于注射剂和贴片等产品的研发,在欧美的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中。
除制药业务外,绿叶生命科学也涉足医院经营。制药业务年销售约500亿日元,将来还有计划与日本大的制药企业设立合资公司。
中国的制药企业大多为仿制药生产商,在世界第二自有市场的背景下成长。培育前沿技术已成为国策。越来越多在欧美制药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研究者加入到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增强了其研发能力。
厚生劳动省负责医药品的申请部门“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称,“不确定过去是否有亚洲企业提交新药申请”,事实上这也是首次看到亚洲企业在日本申报新药。
日本医药市场有901亿美元的规模(16年,约10兆日元),排在美国(4617亿美元)及中国之后,医药费随着老龄化逐年增加。与欧美相比,日本新药申请获得许可的时间长,但近年有缩短的趋势。在仿制药积累资本的印度企业和有国策支撑的中国企业已具备进入日本市场的能力。
继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亚洲正在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最近互联网、通讯设备等知识密集型在亚洲的存在感正在增强。中国的通讯巨头华为在日本设立了生产和研发基地,互联网销售巨头阿里巴巴也开始推出针对日本人智能手机的结算服务。附加值高的产业正越来越在亚洲企业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