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黄英:浙江有这些金融“风控”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浙江省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并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示范试点区,如在温州、丽水、台州和义乌展开的对民间金融、农村金融、小微金融、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多元化改革探索,以及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等特色金融小镇,同时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东海航运保险、杭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应运而生,以支付宝、余额宝为标志的第三方支付、准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与众筹风起云涌。

  总体来说,浙江省在各类金融创新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不可避免其背后蕴藏着危机,地方政府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把主动防范化解区域性乃至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完美融合,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是浙江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诸如普惠金融的问题,必须靠技术进步。我们在对金融科技的潜力感到兴奋的同时,也应充分意识到创新、普惠与金融稳定之间的权衡关系。

  毋庸置疑,金融科技具有创造更有弹性和更高效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潜力,解决传统金融服务对于细分市场覆盖不足的问题,促进了良性竞争,为消费者打造个性化体验,提供更多的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同时使金融机构更富有成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效率和增强运营弹性。它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鉴于数字金融颠覆了传统金融业模式,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监管机构难以准确了解风险敞口和发现金融风险最终发生的位置,不断增加的金融风险相关性确实对金融稳定构成了潜在负面影响,并对监管机构提出了严峻和日益迫切的挑战。系统性金融风险往往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不仅政府层面要多加防范,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当地企业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龙头企业更要把握金融创新与风控并重,引导金融市场环境良性发展。在此,以浙江省阿里巴巴和恒生电子两家公司和温州民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为例,具体说明浙江企业在防控和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做出的努力。

  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拉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序幕,但交易结算风险以及支付安全问题等随之而来。为此,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了一整套风险防控体系来确保支付宝的安全:第一级,用户支付交易时,支付宝与浏览器和反病毒厂商建立合作,智能识别过滤钓鱼网站。第二级,用户认证系统,用户需要上传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在通过公安网等身份比对系统的验证和判断后,成为“支付宝实名认证账户”。此外,还包括实名管理、黑名单、客户尽职调查、客户风险分级和风险账户处理等。第三级,隐私保护,该体系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敏感度分级,并对存储、访问、传输进行全程控制,保证敏感信息不会遭到恶意泄露。第四级,账户保护,安全产品包括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等。数字证书是对用户使用的电脑进行唯一的身份标识;动态口令则是向用户绑定的手机发送校验码,以此确定账户使用者的身份。第五级,交易保护。对用户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和识别,支付宝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风险模型,一旦发现实时交易存在风险,会立刻进行拦截,并向用户人工确认。该套风险防控体系以十万分之一的资损率为用户打造了安全可靠的支付环境。

  恒生电子作为中国最大的金融系统提供商,在证券、资管与财富管理和银行理财市场分别拥有44%、88%、75%的占有率。恒生电子秉持让金融变得简单的理念,建立合规风控部,对信息系统严格监控,避免光大套利策略系统造成的乌龙指事件重现。2017年5月,恒生电子将法务和合规风控两个部门进行了整合,组建了统一的法务合规部,建立起创新业务从立项到上线整个流程合规评审、合规审计、政策的分析解读及跟踪、日常风险监控、产品及服务的客户准入等一整套的制度及流程体系。恒生电子合规体系、制度的设计,参考了一行三会相关合规管理规定、指引的部分内容,基于自身的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合规管理所需的内容,例如风险等级标识体系、产品上线合规评估流程、产品合规审计流程等等。

  除了企业内部的合规,恒生电子也尝试着用技术来协助监管部门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新金融世界。恒生电子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并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研发。恒生电子作为发起者,与相关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和相关行业的领先者就区块链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及研究,部分项目已落地或接近落地。2017年7月,恒生电子发布了四大人工智能产品,涵盖智能投顾、智能数据、智能投资、智能客服四大领域。这些产品都经历过公司合规部门的层层评估,同时也跟券商、银行、协会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了多次人工智能产品价值和风险点研讨,从各角度主动、及时对自己的新产品进行自我审视,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防范。

  温州民商银行作为浙江民营银行之一,其进行的创新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方面有一定的标杆作用。针对温州小微企业占比高、分布面广、管理不规范的特点,温州民商银行在当地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改进传统的营销方式,积极建立推行“三带”(一带一群、一带一圈、一带一链)批量营销模式。“三带”旨将“产业集群、商业圈、供应链”作为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实施以点带面牵动群、圈、链内的一批小微企业,为其提供批量化金融服务。“一带一群”以标准规范、成熟的小微企业园为单位,依托与园区开发或管理单位的整体合作,对园内小微企业进行批量营销。“一带一圈”以成熟商圈为单位,以商圈管理方为抓手,对集中在市区周边商业市场、专业市场,或产业聚集区的成熟商圈内的商户进行批量营销。“一带一链”以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为核心企业提供生产、供应或分销服务的供应链的销售链小微企业群进行批量营销。

  “三带”模式通过核心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对小微企业存在风险进行“可视化”判断,缩短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截至目前,“三带”特色服务发展模式已与28个群圈链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1778笔,金额共计19.18亿元。下一步还将“三带”模式扩展至各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及其的亲属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三带”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截至目前,温州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仍为零,这得益于它强化风险管理,构筑完善的风控体系。

  温州民商银行以三稳(家庭稳固、经营稳定、投资稳健)、三问(问人品、问流量、问用途)为贷款决策重要依据,构筑风险防范屏障。同时建立企业现金流量跟踪、信用行为轨迹预判、贷款用途控制等多种风险控制模式,改变以往“走过、看过,就调查过”的传统调查模式,打破“以抵定贷”规则;坚持业务经办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双条线贷后检查原则,确保贷后检查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流于形式,做到风险早预警、早控制、早化解。

  以上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应用。浙江省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始终位于全国前列,其创新成果使众多企业和消费者受益,并且对伴随而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也未掉以轻心,省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成效卓著,部分企业在其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说,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常见风险点的监控和识别,即金融领域所称的“灰犀牛”事件,该类风险频繁发生但往往被人忽视,而最终累积爆发出系统性风险,波及整个金融体系。

  因此,应防微杜渐,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联合一行三局等相关部门,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实时监管银行资产质量、国有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地方债务等风险点,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化解;完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以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历史信用等指标构建量化评估模型,施贷于那些高质量企业,尽量从源头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率;温州、台州等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浙江省应深化金融改革,在其他地区推广和复制相关成功经验。

  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金融体系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在推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做好风险识别与监控工作必不可少,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创新向有序有规发展。杠杆过高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成因之一,因此监管机构需要加强金融杠杆的风险管控,包括加强监测和风险预警,联合授信管控过度融资,鼓励直接融资降负债杠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加大产业基金、保险资金运用力度,完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规范企业融资行为,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当务之急还包括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控制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操作风险、监测随着金融科技活动增加可能出现的宏观金融风险。

  我们看到,市场需求对技术进步有着势不可挡的巨大推动力,着眼长远,政府应在其风险评估和监管框架中充分考虑金融科技的发展,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此才能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作者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主任、浙大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黄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