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力上还有很多不足。报告称,唯一一座人才竞争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城市,是意料之中的上海。中国问题专家米哈伊尔·科罗斯季科夫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特撰此文就此加以评述。
中国的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按百分制来换算,只有上海以65.17分跨过及格线。这都应归功于上海的开放、高新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继上海之后是北京、广东和江苏。在外国人看来,上海的工作机会比其他城市大得多,生活氛围和方式更像国际大都市。
沿海省份江苏的表现好得出人意料,许多指数高于北京。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外企存在的历史长,省政府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好。例如,据中国媒体报道,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为每一位有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提供2万元补贴,为买房者提供15万元补贴。
然而,尽管许多省份采取了各种旨在吸引人才的措施,总体上讲,中国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此份报告的资料,在被纳入统计的118个国家中,中国仅排在第54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较少能引起国际人才,因为工资较低,社会保守,还有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此外,报告还强调,外国人不太容易拿到中国长期签证。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上根本就拿不到,因为中国要求必须工作两年后才能申请工作签证。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还指出,在中国近年来青年专家们的境遇得到很大改善,中国拥有提升排名次序的巨大潜力。报告作者认为,中国的教育系统和就业政策正不断完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正不断上升。还制定了专门计划,例如,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向自己开公司的所有硕士毕业生提供银行贷款。《生意人报》记者米哈伊尔·科罗斯季科夫指出,这一政策也有助于吸引那些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拥有专业知识且能放眼世界的外国青年人才。
人才的吸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或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的软硬件水平确实有待提高。近些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们在人才引进上的投入也加大了,软件、硬件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例如,科研经费和科研实验设备上的投入均大大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政策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