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银行”显示中国不良贷款问题依然严重

中国除了有常规意义上的银行外,还有一些被称为“坏账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此类“坏帐银行”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程度。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机构,清理当时已经规模庞大的坏账。二十年过去了,其中的第二大机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 1359.HK, 简称∶中国信达)仍然在做著同样的工作,管理和重组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该公司最近的业绩显示了中国资产质量迅速恶化的情况,这与中国向投资者展示的良好经济状况并不相称。中国公布的经济增速接近7%,企业利润也增至数年高点。

中国信达目前收购问题资产的步伐远超该公司处置此类资产的速度。这导致该公司出售不良贷款组合的价格与账面价值之比从上年同期的30%降至接近20%。中国信达处置不良资产的利润同比下降64%,上半年重组类资产回报率从上年同期的10.6%降至8.7%。该公司上半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增长一倍多,受拨备增加九倍多影响。

这些趋势表明,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要比投资者根据大型银行业绩所猜测的情形严重得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1398.HK, 简称: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 3988.HK)等中资银行上半年公布的不良贷款率有所改善。这些银行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之一是,它们一直在将不良资产剥离给中国信达这样的机构;中国信达接收的60%左右的不良资产来自这些大型银行。

大型中资银行得以将不良贷款剥离给中国信达等机构,从而实现业绩的显著改善,这帮助这些银行在今年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这并不意味著中国不良贷款问题已得到解决,而是意味著该问题只是被暂时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