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中从紧”

中国央行迫使金融部门降杠杆运动以及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中从紧”的政策开始发挥其作用,交易员很难过―不仅是缺少资金,央行也与市场的沟通也少了。

被交易员亲切称之为央妈的中国央行本月摇身一变为成了后妈,央行减少了流动性供应导致7月轻松的基调难以为继。数月以来央行明确表示将实施谨慎偏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稳中从紧”、维持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并继续推进金融机构降杠杆。但对银行间市场施加的政策压力渐渐让不少机构难以承担,特别是依赖批发融资的小型银行。

参与MNI月度银行间调查的19位交易员连续第2个月无一人表示流动性改善,本月有18名交易员称流动性恶化,较上月一致认为流动性恶化的19名稍有改善。综合考查7月和8月的情况,交易员认为流动性环境是2014年5月份调查有史以来最糟的情况。

MNI考察了19位参与银行间操作的金融机构交易员,调查在8月16-18日进行。中国银行间市场是国内主要的货币、债券、货币性工具交易平台,是金融机构主要融资渠道。

一位来自华东的商业银行交易员向MNI表示,“这周我们在跪求资金”,“没想到8月份融资情况这样差”。

一位来自广东的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流动性环境十分紧俏,某些大型股份制银行都被迫向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

除了缴税和商业银行为央行准备金要求做准备之外,商业银行交易员认为流动性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偏低,特别作为银行同业主要流动性主要提供方的大型银行。由于超额准备金偏低,银行更保守、对流动性管理更谨慎。

交易员表示,“中国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超额准备金率大幅下降是因为清算支付系统调整,但我不苟同―系统升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近几个月比率才下降,是由于降杠杆和监管加强的作用。

另一位来自华北的小型银行交易员表示,在6月和7月初提供宽松流动性之后,央行收紧了流动性迫使很多金融机构降杠杆。“现在中国央行再度尝试收紧”,“但整个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央行停止或者减少注资抑或出现任何打破平衡的情况,流动性环境会立即紧张”。

“我认为交易员对流动性和市场持乐观态度,因为经济数据在走弱,但央行为此泼了凉水”。“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过去18个月来央行增加了与市场的沟通赢得了交易员的掌声,通过沟通央行向市场提供了更准确的政策意图指导并为决策进行了解释说明。但MNI的调查显示,本月交易员对于央行沟通的看法出现大转弯,认为央行指导情况较差的交易员占比达到42%,自前两月的0上扬至纪录高位。而认为央行指导情况改善的交易员占比下降至15.8%,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

来自华东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位交易员解释,“央行总在说流动性很稳定,但现实情况是一点也不稳定”。“在我们交易员看来,流动性情况就像是在坐过山车。本月前两周情况还可以,但也不像7月份那样宽松了。随后突然急剧收窄。中国央行增加了注资,但远远不够”。

8月份前两周,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了700亿元人民币,但随着流动性恶化,回购利率上扬,央行上周又净注入1100亿元,并在8月15日通过中期贷款便利(MLF) 再注入1120亿元。

尽管存款机构7天回购利率加权平均―衡量银行间流动性的基准指标,稳定在2.7%-3.0%之间,但根据金融数据提供方万德的统计,上周三日间交易水平一度高达6.5%,周四高达6%,凸显了资金短缺。

来自东部省份的城市银行交易员表示,“市场很紧张,如果央行没有这些注资,没有人愿意拆借资金了”,“但周四下午3:30 pm左右,大型银行突然开始拆借资金,因此我们猜测央行肯定给他们放了款”。

来自华东的小型银行一位交易员指出,7天存款机构回购利率与7天回购利率之间的利差已经在扩大,说明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更加困难。

考察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流动性的7天回购利率,本月依然位于3.0%-4.1%之间。周四7天机构回购利率和同期回购利率之间的利差一度达到113基点,自7月末的94个基点上扬。

存款机构回购利率–中国央行2016年3季度以来推崇为基准货币市场利率,反应的只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借款成本―主要是银行―使用政府债和类政府债作为质押品。而回购利率考察的是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使用的是包括政府债和公司债在内的更广泛质押类型,该回购利率开始上扬且更具有波动性。中国央行更倾向于存款机构回购利率,因为该利率更能体现银行间系统的流动性环境。

一位来自广东的国有银行交易员表示,“7天存款机构回购利率并不能反应市场情况,我认为该利率被粉饰过了,目的是为了安抚市场及预期”。“看上去央行已经决定不希望存款机构回购利率加权平均水平超过3%,一旦超过则将提供流动性”。

至于未来两周的7天回购利率预期,交易员的看法与上周相似,大部分交易员(42%)预计利率将上扬,不到1/3的交易员认为将维持不变,1/4认为利率会下降。

市场信心对经济的看法转淡,接受MNI调查的交易员中,认为经济环境恶化的占比从上月调查的26%跳升至63%,只有10.5%认为前景改善,自7月份调查的42%下降。

“经济扩张周期已经结束,因为补库存过程已经结束”。一位来自上海的国有商业银行交易员表示,“融资成本在增加,这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一大问题 ,会侵蚀行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