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减持新规打乱私募基金退出节奏

路透上海6月15日 – 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证监会5月末出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新规,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措手不及,其投资项目的退出节奏由此被打乱。

业内人士指出,在鼓励长期投资的大环境下,减持新规对投资于初创期企业的创投等影响有限,而期望短线获利的Pre-IPO策略、定增策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承受较大打击。未来私募基金生态圈或会有一些悄然的变化,例如私募基金的存续期延长,追求中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将更占上风。

“新规出台后,对私募基金的退出计划将有一定影响,但冲击不会特别大,主要体现在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节奏上,或将有所放缓,退出周期有望拉长。”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蕾指出。

她说,根据清科的调研,一些投资机构已希望在未来新基金募集时可以得到LP(有限合伙人)的支持,给予基金更长的期限;在退出期限、退出比例方面或将更加灵活地进行LPA(有限合伙协议)条款的设置。

中国证监会此前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完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监管安排等。其中新增的规定包括: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一年或三年限售期满后,三个月内减持额不得超过总股本1%;若以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股份的,受让方在持股满六个月后也需遵守这一规定。

理论上说,大股东、特定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一年最多可减持4%;通过大宗交易每年最多可减持8%;两种方式结合大股东一年最多可减持12%。而此前大股东在限售期满后即可减持,对大宗交易受让方亦没有减持规模上的限制。

在国内风险资本行业,私募股权基金的存续期往往是“5+2”,即五年投资期+两年退出期;而PRE-IPO基金和定增策略基金的期限更短一些,往往只有两三年。

**各方感受不一**

一些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坦承,减持新规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他们大多认为,这对基金运作和投资回报而言,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会延缓我们的退出速度,…对基金的回报应属中性吧。”国内大型本土创投公司–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表示,好的公司上市后还会继续成长,10倍20倍都有可能,伟大的公司,永远不卖才好。

达晨创投、深创投等一些知名本土创投是国内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的常客,仅达晨创投今年以来已有13个投资项目实现A股IPO。

但风投资本始终存在项目退出的需求,肖冰透露,公司已考虑寻求一些长线投资者来接盘,目前与一些价值投资者沟通过,他们都很感兴趣,因为希望退出的项目质地都不错。

而国内一家知名私募的创始合伙人则指出,按照新规定大股东一年可至多减持12%股份,其实这与他们基金减持的节奏比较吻合的。

“我们一般的持股比例在5-15%,…我们也希望退出过程不会对市场产生冲击,而是一个逐步退出的过程。”不过他预期,近阶段PRE-IPO基金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过。

对于主要投资初创期企业的创投基金(VC)而言,更是感受不到寒意。

景旭创投总裁、管理合伙人钱庭栀表示,对投资早期项目的vc而言,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因为绝大部分项目都是等不到IPO的。

一家专注于大健康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人士亦指出,在大健康领域,生物医药、基因检测、医药研发等细分领域的企业目前很少有创业公司能达到年净利3,000万元的上市门槛,因此从退出渠道而言,IPO并非主渠道,项目出售或寻求海外上市,可能是较为常见的。

我们现在不会考虑这个(减持)政策的影响,虽然我们一两个项目会考虑A股上市,但那也是三五年后的事情。”他说。

**着眼未来**

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CEO殷哲表示,“政策只能改变短期,我们应看到长期趋势。”

他说,从资本市场看,长期投资趋势依旧存在,中国需要创业创新、新商业模式来推动经济转型,现在国内的投资机会还很多。

清科张蕾认为,减持新规发布后,未来PE机构在投资策略上也会做出一定调整,比如,加大对成长性较好企业的关注,放低对Pre-IPO项目的关注度,当然具体操作要根据机构本身的投资策略。这也符合本次减持新规对市场的引导,有助于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她说,对于PE基金而言,新政有助于其上市后与大股东的长期战略合作,并从企业内在价值提升中获取长期收益。而大量依赖定增、Pre-IPO等方式生存的私募股权机构可能被迫转型,未来私募股权基金的生存方式将更多回归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路径。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本次减持新规的出台,可以让大股东的减持周期尽可能拉长,使二级市场的波动相对平滑一些,有助于资本市场维稳目标的实现。

“感觉上,(减持新政)不象是长期的行政措施,更象是为了短期目标出的临时措施。”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