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用智能化技术助力晚稻减损增收

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这段时间,海盐晚稻陆续迎来收割。金黄色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纵横驰骋,为农户带来收获的喜悦。

日前,在秦山街道北团村的稻田里,三台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收割、脱粒、分离茎杆、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一块块稻田很快收割完毕。“中午12点开始收割,准备收割60亩,傍晚5点就能完成。”看着一年的辛苦即将迎来成果,种粮大户孙义保的脸上绽放着笑容。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孙义保在海盐种粮的第八个年头,总共种植水稻面积800多亩,包括嘉67、秀水14、中科3号等六个品种。“晚熟品种的产量格外好,预计亩产达一千两百斤以上。”孙义保表示,今年,他采用无人机进行施肥、打药,省时省力,同时强化稻田管理,还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高温天气,最大限度减少了高温带来的损失。

为助力粮食稳产丰产,海盐科学调配烘干设备,推动烘干设备提档升级,为种粮大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稻谷烘干服务。在位于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的嘉兴双丰家庭农场,一套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全自动烘干设备刚刚投入使用。“稻谷的水分从32%下降到14.5%,普通烘干机需要28个小时,采用这套新设备,只需18个小时就完成了,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农场负责人周阳介绍。

据了解,这套全自动烘干设备可为粮农一次性烘干粮食15吨,具有参数设置、实时监测、故障提示等功能,管理人员只要做好设备维护,即可完成上料、除杂、烘干、冷却、下料等所有工序。“接下来,我们还会增加手机操控功能,操作人员点击屏幕就能完成整个烘干过程。”周阳表示,有了新设备助力,预计今年农场可为周边100多户粮农烘干稻谷约9000吨。

在位于通元镇的海盐县通六粮库,由4台输送机和1台除杂机组成的进仓自动输送系统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只等粮农前来送粮入库。此次,通六粮库共准备了三个仓库,一共可以收储9100吨粮食,基本可以满足澉浦、通元地区的粮食收储。“为守护好粮仓,我们上线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测,包括粮食的即时温度、湿度等,还能通过摄像头,随时查看库区各个部位的实时监控画面。”通六粮库主任助理朱林涛表示,今年,粮库还采用氮气气调技术,通过提高粮库内的氮气含量,实施缺氧保管,达到防治虫害、绿色储粮的效果。

近年来,海盐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实施机械推广、良种引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科技增粮措施,打造“盐邑龙虾米”等特色“海盐大米”品牌,增效稳粮优化产后服务,确保粮食安全。据统计,今年,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2万亩,较上年增加2.5万亩,总产量预计12.4万吨,较去年增加1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