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而制造业创新是主引擎。
近日,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浙江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累计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0家左右,实现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等目标。
目前,宁波市科技局正在开展2021年第二批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申报工作,申报重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行业龙头等自主研发创新实力较强的企业。
从近年来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申报情况不难看出,宁波创新主体正不断壮大,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瞄准三大科创高地
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是指由企业自主研发、在技术上具有重大突破、在性能上具有重大改进、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且已完成中试、即将进入产业化或小规模试制的产品。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宁波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申报条件有一个特别之处——增加了“围绕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这一条件。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宁波愈加注重依靠企业创新力量助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
从近年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去年编制了3批共收录122个产品,今年完成第一批67个产品)来看,宁波企业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良好成效。尤其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领域,高质量创新成果更是层出不穷,且不少创新成果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例如,在新材料领域,由中电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6英寸功率器件用碳化硅外延片,在行业内取得良好口碑。目前,中电化合物半导体年产能已达2万片。力争在3-5年内,实现年产能8万片、年销售收入6亿元的目标。
“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对于半导体企业而言,要想让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电化合物半导体副总经理张昊翔称。
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由浙江捷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JETRUN-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入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推荐目录,备受企业青睐。
该系统通过协调管理人员、设备、物料、能源等资源,可帮助企业实现全过程追溯、透明可视、一体化管控、智能化分析等生产流程,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的价值。
捷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春江称:“创新是科技企业的永恒主题,为了做好创新,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国外优秀智能制造服务商学习;另一方面,努力挖掘客户需求,指引技术产品升级迭代。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为了构筑好‘人才团队’这一创新基石,我们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一直在加强。”
近年来,宁波创新主体不断增加,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宁波市平均每年培育200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0年末,宁波已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102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381家、省级众创空间6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国家级孵化器12家。
培育壮大“科创企业森林”
根据《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浙江省将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工业大数据、集成电路、数控机床、高档模具等15个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级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产业创新体系。
同时,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融通创新中心创新支撑,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自主实施一批重大强链补链项目。
《通知》明确,要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创新中心扶持力度。其中,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每家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对于运行评估结果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牵头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给予3000万元支持。
当前,宁波正在大力促进各行业的领军企业打造不同级别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宁波将在功能膜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工业操作系统等12个细分领域,分别布局1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而根据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宁波新材料产业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7月刚发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科创企业森林”。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0家,开展R&D活动的企业比例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