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从事物流和外贸生意的徐海永,是义乌侨商的优秀代表。从1994年在海外打拼,再到2018年来到义乌创办物流公司,徐海永的拼搏精神,是一代侨商在义乌奋斗的生动缩影。
在斯洛文尼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徐海永来自浙江著名的华侨之乡——丽水青田。和大部分选择去海外打拼的青田人一样,19岁的徐海永在1994年前往西班牙,希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年后,他又前往葡萄牙,开过餐馆,做过零售业,尝试了不同的生意之道。
在国外闯荡的岁月里,徐海永感受最深的就是国外的小商品零售行业发展迅速。2001年,徐海永开始转型投身零售业。“那时候对义乌不熟悉,产品都是向二手批发商采购。”徐海永说,几经打听,不少国外商超的小商品都从义乌采购。“听说义乌小商品价廉物美,拿到国外销售利润可观。”这也是徐海永第一次听说义乌这座城市。
彼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像潮水一样,纷纷涌至义乌第四代市场采购各类小商品。1992年11月,首个大型室内市场——篁园市场开业,市场拥有1.5万余个摊位,经营日用百货、针棉、线带、鞋类、纽扣、眼镜等大类商品;1995年11月,拥有9000余个摊位的宾王市场建成开业,专门经营服装、副食品等。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海永来到毗邻阿尔卑斯山脉的欧洲小国斯洛文尼亚,嗅到了商机。“斯洛文尼亚这个国家虽然小,但其物资匮乏,做零售业的人也少。”于是,徐海永马上在斯洛文尼亚租下了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开起了小商品批发超市。
随后,徐海永只身一人来到义乌,琳琅满目的小百货令他大开眼界。“全国各地的商品集中在义乌,进货渠道特别方便。”徐海永回忆第一次来义乌的感受。待了两个多月后,他采购了11个柜的玩具、头饰、日用品等各类商品,马不停蹄将货物送往斯洛文尼亚。这些货物一抵达斯洛文尼亚,没过多久就销售一空。
在斯洛文尼亚做商品批发生意的四、五年里,徐海永频繁往返于斯洛文尼亚和义乌两地。在斯洛文尼亚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又在临近斯洛文尼亚的克罗地亚租了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仓库,进一步拓展生意范围。
在义乌寻求新突破
在国外经营批发生意,为徐海永积攒了不少经验。2018年,徐海永决定在义乌创办物流公司。“主要帮助国外客户从义乌采购货物,协助客户清关运至欧洲各地,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客户介绍客户、朋友推荐朋友等方式,两年时间,徐海永在义乌的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徐海永的物流公司每年平均要从义乌采购两三千个柜的小商品发往国外。
“以前刚来的时候,市场附近还有好多稻田,现在周围是豪华酒店、餐馆、金融CBD,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很多。”谈及义乌变化,徐海永感触颇多,“产品比以前更丰富,品质也不断提升,市场经营户的售后服务也非常好。”在义乌做生意的十几年里,他也结识了许多经营户,经常会聊在义乌的见闻。
“义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一年中有近十个月的时间待在这里。”目前,徐海永的经营重心依然是贸易和物流。平时,他也经常会在市场里逛逛,搜寻新商品。当外国客户前来询问时,他会在第一时间反馈,为客户采购最新商品。今年上半年,一款网红照明灯在欧洲走红,徐海永采购了近20万个同款照明灯,在欧洲销售一空。
除了经营生意便利之外,徐海永感触最深的就是义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非常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行政服务中心大部分事情都能一站式解决。”徐海永说,除此之外,义乌市委统战部对华侨十分关心。“疫情期间,我们回国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领导第一时间回复并协助解决。”徐海永回忆道。高效的办事速度、物美价廉的产品、便利的跨境结汇,这些都成为吸引徐海永来到义乌投资发展的原因。
谈及未来,徐海永希望能将自己的物流生意继续做大做强,能够将义乌的小商品带到更多欧洲国家,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义乌小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