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年初以来,嫩江市林业和草原局紧扣我省“九珍十八品”森林食品省域公用品牌建设部署,积极践行“一场一特色”发展理念,在守护森林生态的基础上,深耕“林菌、林果、林猪、林鹅”四大产业,同步推进桦树汁加工与森林文旅,让广袤林地既成为生态屏障,又化身“绿色聚宝盆”,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菌果桦汁“藏珍” 林间孕育舌尖上的绿色产业
在嫩江的林地间,“菌、果、汁”三大产业方兴未艾、势头正“火”。林菌产业依托黑龙江大学技术支持,在四十里河林场、科洛林场等基地培育黑木耳、赤松茸、元蘑等品种,其中39万袋黑木耳预计回收4.4万斤,赤松茸去年至今累计产出3.8万斤,松伞蘑种植试验也已联合专家启动;通过“公司 农户”模式与政策扶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嫩江市的林果产业以蓝靛果为核心,总面积4460亩的种植基地通过盛果期前降承包费、允许果粮间种等政策,未来可延伸鲜果采摘、果干饮料加工、花青素提取等产业链。桦树汁产业同样成果丰硕,今年4—5月,新民林场等4个林场采集桦树汁2166吨,与企业合作建成桦树液生产线,预计年产可达2000吨,目前已投产,让林间“液态黄金”变成百姓增收的“真金白银”。
林猪林鹅“添翼” 生态养殖激活林下增收动能
依托林地生态优势,嫩江市将养殖产业搬进林间,让“生态味”成为市场“俏货”。林猪产业聚焦肉质细腻、风味独特的二代野猪养殖,通过白云岱林场与渝大洲养殖场合作,目前存栏超600头,自去年年末到现在已出栏2000余头,产值约1500万元。林鹅产业以鸿兴鹅业为龙头,借助畜牧扶持政策,引入世季通公司在白云岱林场启动养殖项目,预计单场养殖8—10万羽,今年全市林鹅总养殖量有望达30万羽;同步推进示范基地建设,为“嫩江北鹅”品牌筑基,带动林场职工与山区农户通过生态养殖实现增收。
下一步,嫩江市计划注册绿标品牌,开发冷鲜肉、火腿、罐头等深加工产品,主攻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
森林文旅“焕彩” 绿水青山变身休闲打卡地
嫩江不仅让林下长出“财富”,更让生态资源变成文旅“流量”。
夏季的高峰森林公园,绿树盈盈、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嫩江市生态展现的绿色景观。
同时,高峰森林公园还承载“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附属遗址崔氏墓地,又是栖息220余种鸟类、10余种兽类的“物种基因库”,是历史科考的重要载体,成为游客避暑、摄影爱好者创作的热门地,近年游客量逐年攀升。
如今,嫩江正通过科学规划,构建多物种共生、多层次利用的林下经济体系,让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生态密码”,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