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新年伊始,机声隆隆,百余台挖掘机穿梭轰鸣,一眼望不到边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热火朝天。一场项目大决战正在新洲区双柳街道全面铺开。
2月19日,记者沿着航天大道一路向东,只见两侧厂房林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航天科工火箭园区总装车间,4枚灰白相间的快舟一号甲火箭停在架车上,一字儿排开。“计划3月份要运送到酒泉基地发射,从发布指令、点火分离、姿态调整,所有的流程要全部测试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科研主管刘欣告诉记者,通过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总装中心一期工程已具备年产20发火箭的产能。二期预留了1000亩土地,保障和测试中心今年已经启动论证。
一路之隔的卫星产业基地一期产业园蓄势待发,园区内正在进行最后的工程收尾,3栋主体建筑已经封顶,高大宽敞的卫星制造和测试厂房是其中的“智慧大脑”,已竣工并满足生产条件。
流水线上,每台工位上都安装大型的机械臂,数十位身着白色净化服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生产设备。“这是全国首条智能批量生产线,拥有240颗卫星/年生产能力。”基地现场负责人汪泓洋介绍,产业园今年正式投产后,将实现卫星单件从小批量手工生产到高度自动化智造,厂房内的生产检测流程全部由机械完成。
今年以来,按照“产城一体,军民融合”的思路,武汉航天产业正在加速快跑。园区负责人介绍,伴随基地商业卫星与火箭的大规模投产,将满足太空低轨急剧扩大的星网部署需求,为物联网、无人驾驶产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卫星网络服务。
目前,三纵三横的循环路网基本建成,商业航天、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快速推进,数十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正在落地,一座占地8平方公里,总投资123亿元的航天新城核心区正崛起在长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