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突出“四个抓”,推动苗侗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黔东南州已查明中药资源共2831种,是全省和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被誉为“天然药库”。黔东南州又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具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的民族民间医疗优势。据初步调查,有常用苗药900余种,常用侗药750余种。目前,全州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15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知名产品有益肺止咳胶囊、隔山消积颗粒、龋齿宁含片、复方丹参片等。全州苗侗医药属典型“大资源、小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特别是疫情时期彰显出传统中医药诸多优势,苗药、侗药开发价值日益凸显。黔东南州奋力挖掘培育民族医药,突出“四个抓”推动苗侗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抓谋划推动。制定了《黔东南州健康医药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目前谋划编制三年倍增储备项目32个,总投资48亿元,后期将强化项目引进落地,为确保民族医药制造业稳步实现三年倍增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抓要素保障。通过申报省工业基金、专项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2021年组织医药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7个,申请资金2900万元。依托领导挂帮机制及工业企业(项目)大服务、大走访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的困难问题。

三是抓产业集聚。发挥丹寨县昌吴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等4家省“定制药园”示范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苗侗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加快建设凯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施秉医药产业园、丹寨医药产业园和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医药产业园,逐步形成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

四是抓产销对接。部门通力协作,组织贵州苗里医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苗泰健康产业(贵州)有限公司、贵州郎佑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盛世泰合医药公司、贵州奥特药业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参加5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第8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发放宣传推介手册1000多份,对接企业  100余家,切实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寻求合作机遇以及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