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聚力打造健康医药产业基地

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今年3月,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聚焦聚力集群发展,加快“两区六基地”建设。作为“六基地”之一的“中药(民族药)生产加工基地”的建构和发展,是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挖掘产业和发展潜力,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制造基础不断夯实、医药服务业稳中有进,产业呈现健康并稳步发展态势。今年1至5月,贵州健康医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总产值同比增长9.6%,增加值同比增长8%。

定制药园:高标准种植 精细化管理

7月1日,《贵州省中医药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民族医药历史悠久。近年来,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突破700万亩,结构和品种不断优化,为中药材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与2018年相比,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总产值每年增加近50亿元。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贵州中药材标准化水平同步提升。2019年11月,《贵州省全面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工作方案》出台,规定了“定制药园”建设的选址、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种植方式、采收加工等环节技术要求。鼓励中药生产企业采购“定制药园”种植(养殖)的中药材,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药饮片和药品。同年,认定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贵州省首批11家“定制药园”。

在贵州百灵镇宁大寨中药材(民族药材)良种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基地,20多栋大棚整齐有序排列。进入大棚内,白及、虎耳草、黄精……每种药材前都立着一块牌子,扫描其中的二维码,种源信息、基地信息、种植管理信息、采收信息等一应俱全。

“‘定制药园’与一般种植基地不同的是,实现了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及溯源体系。”贵州百灵种养殖事业部总经理陈道军告诉记者,通过订单式“定制”种植,实现种植生产的集约化;在选地、种质资源、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每种药材配备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建立中药材种植可追溯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共评定“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37个,建设面积23.3万亩,涵盖黄精、铁皮石斛、头花蓼等道地药材品种24个,所有品种实现订单种植。

技改扩能:强创新转型 助降本增效

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的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产能供给保障中心,但是鲜见工人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全套自动控制设备正在高速运转。

新天药业中药制剂产品产能提升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产能供给保障中心,新增部分制剂生产设备和可移动提取生产设备及相关配套,新增胶囊剂产能11亿粒。

“该项目对公司原有的ERP系统进行了更全面的完善,可满足30亿元产值存储需要,有约1.6万个货位,综合效率较之前提高了2至3倍。”新天药业工程技术经理冯斌说。

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目前,贵阳市乌当区健兴药业数字化提取和制剂车间项目二期、新天药业中药配方颗粒、万隆生物GMP厂房改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区11家规上医药企业加快发展,医药制造业1至6月累计完成增加值11.94亿元,累计完成产值35亿元。

今年以来,贵州紧抓项目建设,促进技改扩能,实现降本增效。围绕医药制造企业改扩建、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等,对益佰制药银杏叶提取车间建设、同济堂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同德药业中药饮片生产车间改扩建等8个项目,共计拟安排资金2120万元,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

融合蓄力:促深度互补 拓发展空间

近段时间,贵州立知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远波正忙着建设一个互联网平台,通过医疗设备与人工智能的加持,在院前急救阶段赢取抢救的黄金时间。

“我们希望在120急救车到达患者家里后,第一时间通过诊断仪器对患者进行生命指标检测和影像检查,同步把数据传输到120急救中心调度平台,匹配最佳的救援路线和医疗机构,提前做分析判断和相应准备。”张远波说。

2018年,立知健启动了“生产组装检验类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项目”建设,填补了贵州省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企业的空白。该项目于2019年10月建成投产,总投入资金3亿元,预计完全量产后年产能可达6亿元。

张远波认为,医疗和互联网的结合,主体是医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作为技术和工具为医疗赋能。“公司在拥有医用检测产品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手持仪器即时处理远程会诊,满足医疗检测又快又准的需求,从诊疗、监测、康复入口获取数据源,再把结果和数据进行清洗分析,让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产业发展共融共兴。贵州围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医疗、健康体育、健康互联网等领域,体系化推动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下一步,贵州将继续抓好融合发展,延伸健康产业的深度及广度。拓宽延展医药制造产业链,支持加强药材药理药效、理化成分的分析研究;建设一批中药材互联网应用、中医药健康融合发展示范、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养老融合、食药同源等方面的“中医药+N”健康融合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项目;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推进“5G+医疗健康”应用和“一码通”共享便民惠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