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稻共生: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

鱼稻共生田迎来首批水稻丰收。

鱼稻共生综合种养实现一田两用。

盛夏时节,位于邕宁区那楼镇那利村的鱼稻共生田迎来了第一批早稻收割。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成群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嬉戏,不时探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鱼稻共生”是指在稻田中养鱼,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形成良性的鱼稻共生综合种养系统。

2019年,那利村引进广西世塬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澳洲坚果种植产业,连片流转出的土地中有70亩水田。田地不能荒废,但专门雇人进行传统水稻种植又得不偿失。如何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广西世塬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庆伦接连到扶绥、上林等水稻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了解到鱼稻共生这一综合种养模式。“恰逢广西水稻研究所新研究生产的桂育12号需要进行实地种植试验,我们与研究所达成合作,70亩水田全都种上桂育12号,再拿出其中17亩尝试鱼稻共生综合种养。”张庆伦介绍说。

今年4月,首批尝试的水稻被种下,待秧苗长到适宜高度后,30万尾泥鳅和塘角鱼随即被投放至稻田中。由于鱼类生长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所以这17亩鱼稻共生水田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实现了绿色种养。

7月中旬,水稻迎来了收割期,“这批鱼稻共生田里的水稻颗粒饱满,品质要比普通水稻好,而且做到了种植全过程绿色无公害。”张庆伦高兴地说,初试成功,吸引不少村民跃跃欲试,想要一起发展。

“这批水稻平均亩产350公斤,加工处理后的成品米将通过广西世塬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有品牌‘金丰塬’以17.6元/公斤的价格出售。”张庆伦介绍,稻田里的泥鳅和塘角鱼也在茁壮成长,预计两个月后可获丰收,届时,由早稻留下的稻桩长成的再生稻也将同时成熟收获。

鱼稻共生的种养模式整合有限的水土资源,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发展水产养殖,实现一田两用。“虽然第一批鱼稻共生田只尝试了17亩,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那利村第一书记农韬表示,水稻是那利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全村的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水稻+”的复合型产业发展思路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全村走稻米品牌化道路打下了基础。